│
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導覽
│
醫事人員專區
藥品查詢
糖尿病知識
糖尿病衛教
糖尿病新知
病友園地
33聯誼會
糖娃娃
活動相簿
衛教影片
網路連結
嘉基首頁
2024/09/25
衛教文章:糖尿病病友的骨鬆診斷與風險
文章來源: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糖尿病家族」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林思涵醫師
隨著年齡增加,胰臟功能衰退、肌肉和骨質流失會引發糖尿病
和骨質疏鬆。這兩大疾病顯著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特別是
骨質疏鬆容易導致脆弱性骨折和髖骨骨折,造成住院及失能。
根據2019 年2 型糖尿病年鑑,65-74 歲患者的糖尿病盛行率
為34.57%,75 歲以上高達46.59%。
2005-2008 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推估,骨質疏鬆症在50歲以上
男性盛行率為23.9%, 女性為38.3%。
文獻回顧中,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質疏鬆率更高,男性為37%
,女性為44.8%。
高血糖會形成糖化終產物,增加自由基和發炎反應,導致骨膠
原蛋白糖化,影響骨質和結構,因此共同敵人仍為高血糖。
第1 型糖尿病因胰島素缺乏影響造骨細胞,第2 型糖尿病與肥
胖相關,脂肪組織和腸泌素不足會加速骨質流失。某些糖尿病
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TZD) 和鈉- 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
(SGLT2 抑制劑) 也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骨質疏鬆症的檢查與追蹤
2023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最精確的檢查為
X 光影像及骨密度檢測,骨密度檢查以雙能量X 光吸收儀(DXA)
為準,建議測量腰椎及至少一側髖骨。
定量超音波或周邊骨密度測定儀,目前仍不建議做為骨質疏鬆
診斷及追蹤治療的工具。
★台灣DXA 檢查建議
1. 65 歲以上的婦女或70 歲以上男性。
2. 65 歲以前且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3. 即將停經並具有臨床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如體重過輕
、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4. 50 至70 歲並具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5. 脆弱性骨折者( 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
6. 罹患可能導致低骨量或骨流失之相關疾病者。
7. 所服用藥物和低骨量或骨流失有相關者。
8. 任何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者。
9. 接受治療中,用以監測( 追蹤)治療效果者。
10. 有骨密度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者。
11.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 骨折風險列為中度風險以上者。
糖尿病病友應自費檢測骨密度,尤其女性65 歲以上、提早停
經或男性70 歲以上。已有治療者每兩年追蹤一次。( 目前健
保給付骨密度檢測條件以治療追蹤為主,也歡迎利用各
醫療機構骨鬆日或少部分縣市高齡長者健檢項目有涵蓋)。
有理學檢查或風險因子的糖尿病病友,也可考慮安排骨密度
檢測。
1. 如果現在身高低於年輕時身高超過3 公分以上,應當強烈
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的腰椎壓迫性骨折。
2. 體重過輕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尤其當身體質量
指數[ 計算方式= 體重( 公斤)/ 身高的平方( 公尺) 2]小於
18.5 公斤/ 公尺2 時更要提高警覺。
3. 牆與頭枕部間距(wall-occiputdistance, WOD) 超過3 公
分懷疑胸椎壓迫性骨折。
4. 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rib-pelvisdistance, RPD):正常人
應當有2-3指寬或大於5 公分,如果距離小於一指幅寬(2公分)
幾乎可以肯定脊椎異常。
★極高風險者
1. 最近12 個月內的骨鬆性骨折。
2. 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仍發生骨折。
3. 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
4. 使用對骨骼損傷藥物發生骨折( 如長期類固醇)。
5. 骨密度非常低(T 值 < -3.0)。
6. FRAX® 骨折風險為極高風險( 未來十年之髖骨骨折風險
> 4.5% 或主要骨鬆性骨折風險> 30%)。
7. 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
★骨質疏鬆診斷及治療
DXA 報告中,T 值小於或等於-2.5 為骨質疏鬆症,應補充鈣
質、維生素D,並開始抗骨鬆藥物治療。
除了已發生脆弱性骨折患者,指引特別指出骨質密度非常低
(T 值 < -3)屬於極高風險者,極高風險者治療考慮1-2 年促
骨質生成劑再轉換至抗骨質再吸收劑使用,以有效地快速提
升骨質,預防骨鬆性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