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導覽
│
醫事人員專區
藥品查詢
糖尿病知識
糖尿病衛教
糖尿病新知
病友園地
33聯誼會
糖娃娃
活動相簿
衛教影片
網路連結
嘉基首頁
衛教文章:糖友什麼時候該轉看腎臟科
文章來源: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糖尿病家族」會訊
作者:臺大醫院腎臟科 賴台軒醫師
全世界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正逐年在上升。在台灣成年人的
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10 %,而年齡超過65歲以上的長者
的糖尿病盛行率更是超過三成。長期的糖尿病會有很多相
關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腦血管、視網膜、神經病變、與
腎臟病變。
根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報告,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如
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在2000-2014 呈現持平或些微下降的
趨勢,但是腎臟相關的疾病卻增加了將近四倍之多。
此外根據台灣論質計酬(P4P) 的糖尿病照護計畫的調查,
糖尿病病友有腎臟相關疾病者占比將近三成。而透析的病
友中,因糖尿病引起大約佔了四成之多。因此大家在治療
糖尿病的同時,除了控制血糖之外,每位糖友都應該要注
意自己有沒有腎臟相關的疾病。目前不論是國內或國外,
不分糖尿病或是腎臟病的專家都建議,每年糖尿病病友至
少檢查一次微量白蛋白尿及腎臟功能指數,以期能早期發
現糖尿病腎病變並且能及早治療。然而除了例行在原本的
醫師開立降血糖藥物並同時進行飲食調控外,何時應該轉
介給腎臟科醫師,可能是不論病友或是原醫師都想問的一
個問題。轉介給腎臟科醫師能得到甚麼幫助;到底是早一
點轉介好還是晚一點轉介比較適當,這都是值得討論的議
題。
根據2012年全球腎臟病預後改善組織針對慢性腎臟病的指
引,目前認為最佳的轉介時機是巨白蛋白尿
(macroalbuminuria)出現尿液中的白蛋白/肌酸酐比值
(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UACR )>300 mg/g
且腎功能惡化至慢性腎臟病3b期以上 (腎絲球過濾率
< 45mL/min/1.73m2 ),即可考慮轉介給腎臟科醫師評估
與治療。
因此國民健康署自2006年推動末期腎臟病前期之病人照護
與衛教計畫(Pre-ESRD),也就是針對慢性腎臟病中後期
(第3b到5期)的病友,結合腎臟科醫師、衛教護理師、
營養師、藥師等成立多專業團隊,以期能持續追蹤腎功能
變化、減緩腎功能的惡化至末期腎臟病的機會。除此之外
,下列的狀況也考慮轉介給腎臟科醫師:第一大類是需要
立即轉介的病況,如果有出現急性腎損傷的情形,或是腎
絲球過濾率有急速下降或是進展過快的情況應該盡早轉介
處理。此外若是慢性腎臟病合併困難高血壓,即使用三種
以上藥物仍無法控制,或是不明原因或是困難控制的高血
鉀,也建議立即轉介給腎臟科醫師處置。第二大類是需要
腎臟科醫師評估是否有合併其他腎臟疾病,譬如有些糖友
會有嚴重水腫合併蛋白尿與低白蛋白血症,臨床上懷疑是
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應該轉介給腎臟科醫
師評估。另外尿液檢查除了蛋白尿還有合併不明原因血尿
或是尿液檢查中有變形紅血球或是圓柱體等,腎臟超音波
發現有多發性腎臟水泡 (renal cysts)懷疑是多囊性腎臟
病,或是病患有合併尿路結石,有遺傳性腎臟病史等,建
議轉介腎臟科醫師以協助釐清病情。最後,目前有很多預
測腎功能惡化的預測模式,譬如Tangri等人發展出來的腎
衰竭預測公式(kidney failure risk equation, KFRE)。
根據研究,若是病友腎功能惡化很快,根據可信賴的風險
預測模式未來一年內可能會需要腎臟替代療法的機率大於
10-20%,早期轉介腎臟科合併診療可以有效減緩腎衰竭的
發生,並且能夠減少相關的併發症。
不論是美國、歐洲、或是國內的糖尿病治療指引,這幾年
已從控制血糖為首要目標轉換為減少器官的損傷
(end organ damage)是首要的目標,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
腎臟病。因此我們在控制血糖的同時,應該密切注意有沒
有早期腎損傷的指標譬如微小蛋白尿,並且注意腎臟功能
的變化。若有上述需要轉介腎臟科的情況,請糖友與您的
醫師討論是否應該和腎臟科醫師一起來照顧,以免造成腎
臟功能進一步的損傷,最後導致洗腎的結果。糖尿病友的
腎臟保護需要糖友、基層照護醫師、腎臟科醫師、以及多
專業的團隊一起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