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院訊
嘉基藥品查詢
醫藥專欄
衛教宣導
現在位置: 略過巡覽連結首頁>醫藥知識> 嘉基院訊
 
嘉基院訊
【字級大小】 17字級
15字級
13字級
列印本頁
 
 135 期 院訊主題: 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專輯
  單元: 中風及心血管疾病  標題: 何謂腦中風  作者: 神經內科主任 翁埈德醫師
腦中風在紀元前760年的「黃帝內經」就有記載:「民病卒中,偏癱,手足不仁,偏枯,身偏不用」。西方醫學也在紀元前400年就有記載,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描述古希臘人在40到60歲之間容易發生突然的肢體麻木,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apoplexy〞。中風常導致肢體無力、語言障礙、智力受損,嚴重者影響性命。在台灣,歷年來中風皆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也是導致嚴重、長期身心障礙最重要的原因。

中風是腦部因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使腦細胞缺少血液及氧氣的供給,導致腦細胞受損,而產生肢體、語言及意識上之障礙。中風可發生在任何人、任何時間及任何地點。在中風發生的時候,每分鐘約有兩百萬個細胞死亡,越慢治療腦部受到永久性傷害、殘障及死亡的機會就會增加。如能迅速就醫,可降低死亡及殘障的危險。為了能盡快接受治療,必須對中風的症狀有所了解,才能在中風發生時立刻就醫。

中風的種類

中風包含許多種類不同的腦血管病變,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缺血性中風,另一類為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形成的原因是因腦內的動脈阻塞,導致血液供應被阻斷,因而局部腦組織缺血,造成中風。依形成的原因來分,可分為栓塞性中風及血栓性中風兩種。出血性中風係因顱內血管破裂造成,可分為腦出血及蜘蛛膜下腔出血兩種。


缺血性中風

1. 栓塞性中風:

栓塞性中風是因身體循環系統上某個地方掉下一個血塊(心臟最常發生),這血塊會隨血液流動,如流到腦部最後會到較小的血管,這血塊便足以把這血管堵住,使血液無法供應腦組織,造成中風。此為栓塞性中風形成的機轉。此疾病因為常常是由心臟產生的栓子造成,故又叫心因性梗塞。

2. 血栓性中風:

血栓性中風是因腦內的動脈之血栓阻塞動脈內之血流,造成血流障礙而中風,故稱血栓性中風。血栓性中風可發生在大的血管,叫大動脈粥狀硬化腦梗塞;也可發生在小血管,叫小洞性梗塞。大動脈粥狀硬化性腦梗塞是包括內頸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及中大腦動脈,因經年累月動脈粥狀硬化伴隨著迅速的血液凝集造成阻塞而引起的。血栓性中風患者,也可能有冠狀動脈疾病,因而心肌梗塞,是血栓性中風病患常見之死因。小洞性梗塞是腦部深處之細小動脈阻塞,導致小梗塞發生。此種中風的發生,常是因高血壓控制不良,導致小動脈管腔日益狹窄,終至造成梗塞。


出血性中風

1.腦出血

在台灣,腦出血約佔所有中風病患的25%。腦出血發生之年齡在50至60歲間較多,比梗塞性中風年輕約10歲,死亡率及後遺症也比梗塞性中風高。大多數腦出血與高血壓有關,因長期高血壓控制不好,使腦內小動脈管壁變質,終至破裂造成腦出血。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在小腦、橋腦及基底核(包括殼核、視丘)。除了高血壓外,也可因動靜脈畸形破裂而腦出血。在年紀較大的人,可因類澱粉蛋白血管病變而腦出血,也可因血液凝固異常而腦出血。腦出血造成的影響取決於出血的位置與出血量的多寡。腦出血會破壞腦細胞以及擠壓附近的腦組織,出血量越多,越會造成腦壓升高,死亡率也越高。腦幹是呼吸與心跳中樞,因此如果出血位置是在腦幹,即使血量不多,也可能影響生命。

2.蜘蛛膜下腔出血

大部分蜘蛛膜下腔出血是腦內較大的動脈之血管瘤破裂造成。腦內動脈在還沒分枝為小動脈之前係在蜘蛛膜下腔,故動脈之血管瘤破裂血液會流入蜘蛛膜下腔,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一旦動脈血管瘤破裂,血液流到蜘蛛膜下腔會刺激腦膜引起激烈頭痛、噁心,嘔吐,常意識不清,甚至昏迷,死亡率高達40%至50%。


快速認識中風及採取適當反應的方法

可從臉,手腳,語言等方面來判斷。

臉:叫病人微笑,看臉有沒有偏向一邊或有沒有一邊下垂。

手腳:叫病人雙手舉至水平,看有沒有一邊下垂。叫病患躺著,兩腳一起抬高,看是否有一腳下垂。

講話:叫病患重覆一段簡單的句子,看病患是否有口齒不清,有沒有語言障礙。

如病人突然有上述這些症狀,表示這個人可能已經中風了,要立刻送醫院治療。


中風的危險因子
主要危險因子:有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病史、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心房震顫以及頸動脈疾病。
其他危險因子:抽煙、體重過重、過量喝酒等。


預防中風的方法
1. 無高血壓病史者,最少每年要量血壓一次,有高血壓者要立刻治療。
2. 檢查有無心房震顫:有心房震顫者,必須治療。
3. 停止吸煙。
4. 喝酒:沒喝酒習慣者不要喝酒。有喝酒習慣者要減量,一天不宜超過30公克。
5. 控制膽固醇以及治療糖尿病。
6. 適當運動,每日最少30分鐘。
7. 低鈉、低脂肪的飲食。
8. 定期健康檢查,以早日發現是否有中風之危險因子。
9. 如有中風徵象,立刻送醫治療。


 
 
 
回上一頁 回上方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