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恁牙科抽神經還要用放大鏡喔?』是的,或許至今仍有一些民眾對於根管治療 (俗稱"抽神經")的觀念還停留在只要把神經抽掉或是點個藥就好了,從來沒想到這樣還需要用"放大鏡"來仔細處理!其實根管治療如同打地基的工程一樣,在打不好的地基上蓋房子(做牙套),您放心嗎? 現今的根管治療,不再只是把發炎的神經拿除而已,我們還要把受細菌感染的齒質,徹底擴大、清潔,經過適當的充填後,才能將牙齒健康地保留下來。然而,在構造上,牙齒的根管系統在牙冠部分的空間較大,肉眼還看得到,但接下去的根管就變得細長又彎曲,光線進不去,根本看不見。所以傳統根管治療時,往往必須倚靠牙醫師靈巧的手不停的轉、動,來感覺臆測根管的形狀和長度,此外就只能靠X光片來幫忙。但是,一旦這些細微複雜的牙神經管,遇到鈣化、阻塞或是其他治療不好的狀況時,該怎麼辦呢? 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使用放大工具-牙科根管顯微鏡。
牙科放大工具-牙科根管顯微鏡
牙科根管顯微鏡提供清晰的視野,提昇治療品質
牙科根管顯微鏡為牙醫師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由於顯微鏡具有高倍率的放大效果,並提供卓越的強化光源,直接照到根管深處,使得根管內部的構造一覽無遺,克服傳統肉眼看不見的盲點和細微死角。所以,顯微治療技術相較於傳統治療,最直接的突破即在於大大地提昇了醫師雙眼的透視能力,應用於根管治療中時,自然就成為牙醫師最佳的利器,帶來更好的治療品質。另外,本院也搭配視訊設備,可將影像紀錄下來,讓患者對自己根管的情形一目了然,也讓醫師與病患間溝通更容易。
牙科根管顯微鏡的應用
在臨床上,顯微鏡可應用在許多困難的根管治療病例,而如同外科顯微手術一樣,牙科顯微鏡也需要許多精細的顯微器械來配合操作,讓牙醫師看得到也做得到。本院牙科引進之放大倍率可達40倍,其強大的放大倍率和光源,並搭配"超音波鑽針器械",來處理以下困難項目:
1. 狹窄鈣化根管
2. 移除堵塞異物 (舊有充填物、遺留器械…等)
3. 根管穿孔修補
4. 額外及特殊形態根管
5. 前次治療症狀持續存在
6. 根尖開口未閉合之牙齒
7. 牙根尖手術
8. 其他特殊檢查 (如:牙根縱裂的診斷…)
顯微根管治療屬於精細且耗時的工作,須採約診進行,並且依症狀難易度需要一至多次療程;其相較於傳統治療而言,可以減少臨床摸索時間,提升根管清潔的效率、保留更多齒質,達成保留牙齒最大的目的,故使用上非常值得! 惟因目前健保並無給付牙科顯微鏡檢診之費用,而顯微器械要價昂貴,操作時間也較長,因此使用者需自費。
未來展望
牙科顯微鏡用於根管治療是近十年左右的事,歐美先進國家應用顯微鏡在根管治療上越來越普遍;在國內,相信也會漸漸的成為治療的趨勢。有鑑於此,本院牙科今年增設牙科顯微鏡,搭配HD視訊設備,臨床同步錄影、攝影,讓治療、教學、及醫病溝通間更加暢通,用以擴大服務雲嘉地區病患,並為提升牙科整體醫療品質而努力。
黃薰玉醫師 (牙髓病科)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
經歷: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專科醫師
財團法人奇美醫學中心牙科部牙髓病科總醫師
財團法人奇美醫學中心牙科部牙髓病科住院醫師
現任:本院牙科牙髓病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