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院訊
嘉基藥品查詢
醫藥專欄
衛教宣導
現在位置: 略過巡覽連結首頁>醫藥知識> 醫藥專欄
醫藥專欄
【字級大小】 17字級
15字級
13字級
列印本頁
 文章標題: 夏季「三伏貼」調整過敏體質  科別:中醫   作者: 吳明倉醫師
  古代醫家云:「上工治未病」有兩種意思,一是「預防疾病的發生」,一是「及早治療以免疾病加重」。三伏貼即是一種「治未病」的概念,可用來治療容易在冬季發作的疾病(如:氣喘)。我們利用一年當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皮膚完全開泄的「三伏天」期間,在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此時藥物最容易透過皮膚腠理,經由經絡氣血而到達病所,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來減少症狀發生次數。

    「三伏貼」屬於中醫的「天灸」療法,為「灸法」的一種,與一般艾灸不同之處在於使用「藥物發泡法」,利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有如灸瘡而得名。中醫古籍有提到天灸可用來治療肺病,其中更描述藥物敷貼後會有「麻瞀疼痛」,可知使用「天灸」後是會出現皮膚疼痛不適的狀況,但由於現代人不容易接受灸瘡的出現,因此會依據藥物的特性與劑量來調整刺激度,以達到局部充血、潮紅為止,不致起泡。


    根據現代研究發現,天灸治療可以降低血中嗜酸性白血球的數量,對肥大細胞(mast cell)膜有保護作用並可抑制免疫球蛋白IgE形成。因此,除了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外,亦可治療蕁?疹、異位性皮膚炎,小兒氣喘、成人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性風濕關節炎疼痛等,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且三伏貼為非侵入性治療,對於懼怕針灸的兒童,或不想服用太多藥物的老人家,是一項便利的選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