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地方著手 改造失智友善居家環境
失智症整合中心 鄭凱予專員、侯榮英專案主任
自2019年開始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委託失智症整合中心執行失智友善社區計畫,以失智者及家屬為中心,佈建推動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及友善參與等四元素的失智友善社區。2021年在疫情嚴峻期間,無預警的關閉社區失智據點及相關設施活動,讓原本每天習慣至失智據點的長輩頓時失去生活重心,也因居家時間變得更長,使得照顧者需要長時間與失智者相處,造成心理的不安及壓力。
友善環境的改造原以「社區」為出發,希望輕度失智者走出家門在社區活動時,能感受到友善的空間及施設,因為疫情讓失智者被迫宅在家,反而讓我們轉向以「居家」為出發點,改造失智者居家環境安全。依據失智者的作息、居家動線與失智的障礙情況不同的需求,我們邀請具有專業甲級證照的專家到失智者家裡進行評估,從小地方進行居家改造,讓失智者在家能降低居家意外事件的風險。
改造原則是依據國健署失智友善樂活屋五項規範:
1. 定位標誌:個案本身有視覺功能障礙,故在廁所門口增加圖示,讓長輩方便尋其位置。
2. 空間規劃:室內活動動線有太多電線,容易增加長輩行動過程的跌倒風險,協助收納並改善室內活動空間。
3. 乾燥止滑:個案至浴室沐浴時採用站姿或跨過浴缸沐浴,水容易濺出地板,故全面加裝防滑墊,減少跌倒風險。
4. 增加採光:因客廳及臥房,光線明顯不足,加上個案視覺功能障礙,將客廳傳統日光燈座改為雙軌LED燈管,以增加亮度。
5. 日期時間:客廳時鐘放置過高,不利個案觀看,故將時鐘往下移至個案視線正常俯角內,以利個案觀看正確時間,也加設日曆讓長輩記住日期以增加現實感。
失智家屬感謝我們對失智者的重視及看見家屬的困境,在疫情期間,提供並協助家屬改善符合失智家人所需要安全的居家環境,家中長輩有視覺障礙且有容易跌倒風險,改照後減少意外風險的危機,也讓失智者能維持基本的日常功能,而不是一直坐著不動,否則退化得太快,復課後恐無法繼續到失智據點接受服務。
面對失智症議題,不僅從醫療面提供最完備的照護資源外,更要從預防面營造失智友善社區。今年因疫情影響,影響到失智者本身作息習慣及活動參與,失智友善社區的營造雖然應運用在社區中,但我們嘗試連結到失智者居住的環境,希望協助改造安全居家環境也能成為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一個小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