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腦損傷病人智慧化電子建構提升專業評估及醫療品質
外科部 孫瑞明部主任
神經外科陳昱豪科主任
江家貞專科護理師
資訊室 廖靜文組長
臨床上缺乏創傷性腦損傷病人預後及死亡率的評估工具,讓家屬在決定進行手術或不進行手術時缺乏可參考依據,也無法全方位掌握病人住院中及出院後恢復情形,導致後續出院有部分中斷,缺乏病歷電子化智慧建構病人完整評估及恢復程度。因此,依據國際顱腦損傷預後臨床測試研究協作組(IMPACT),資訊設定計算程式及結合電子病歷,利用早期預測可以指導醫生更加科學合理地救治患者,並能讓醫生在與患者家屬溝通病情和預後時不再只停留在臨床經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科學計算模型的基礎上,其預測更具說服力和可信度。輸入評估後,電子化自動計算預後及死亡率百分比,住院中病歷設定巴氏量表(ADL)、出院時格拉斯哥預後等級量表(GOS)持續性評估,是電子病歷推動中的智慧發展之一。本院於2019年10月即開始實施電子相關評估量表,提供家屬針對病人的治療有更明確方向,也成為其他醫院標竿學習對象。
本院建構更完整電子病歷和病人為中心的資料整合做為設計的核心,建構系統主要包括三大部份 :
一、IMPACT於急診會診電子病歷建構
(1)基本層次,也稱為核心模型,是建立在各項基本臨床資料之上的,其中包括:年齡、GCS評分、瞳孔對光反射等
(2)基本層次+CT層次,也稱擴展模型,建立在核心模型基礎上,增加了病理生理學指標和CT掃描結果,包括:缺氧、低血壓、MarshallCT掃描評級(I~VI),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腫等
(3)基本層次+CT層次+實驗室檢驗層次,並歸檔入電子病歷。
二、住院中巴氏量表住院電子病歷建構
本院自行建構巴氏量表,於住院後每7天及出院病歷,資訊系統提醒須完成評估,量表使用點選方式進行,醫師或專科護理師點選完畢後即可完成上傳動作。
三、格拉斯哥預後等級量表出院電子病歷建構
本院自行建構格拉斯哥預後量表,於出院前資訊系統提醒須完成評估,量表使用點選方式進行,醫師或專科護理師點選完畢後即可完成上傳動作。
2019年1月-10月創傷性腦損傷病人有179人,其中重度病人(GCS:3-8分)死亡有37人,接受手術有24人(佔64.86%),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創傷性腦損傷病309人,其中重度病人(GCS:3-8分)有20人,接受手術有8人(佔40%),急診會診回覆系統神經外科醫師IMPACT評估完成率100%,預估死亡率(約43.68%)及預後差(約61.44%),大大降低不必要的手術比率。住院中巴氏量表完成率100%及出院前格拉斯哥預後等級量表完成率100%,電子病歷之建置,掌握了病人死亡率及預後程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額外也解決了使用紙本評估表大量影印的人員負擔與耗材成本。以每個月來計算每個病人評估量表約10張,每個月可省下3包A4紙張之影印成本,在人力的部份約可省下45%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