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藥」注意-抗血栓藥物使用之重要性
品質管理中心副主任/整形外科主任 方前量醫師
資訊室 彭廣晏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常用於預防或治療心房顫動,避免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生。如因侵入性醫療行為需停藥,勢必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之風險;智慧化系統可輔助臨床醫療人員精準評估判斷手術前後停、復藥時機。
現今服用抗血栓藥物的民眾不少,然而,當長時間服用抗血栓藥品的病人須接受常規手術 (Elective surgery) 治療時,臨床醫療人員如何權衡栓塞與出血之風險,決定手術前後應何時停藥、是否進行肝素橋接 (Heparin bridge)、與復藥的理想時機,實為一大重要議題。
「醫師我下個月要手術,這些藥手術前要不要繼續吃呢?」,常在診間被問到這類問題…
醫師開立此類藥品主要是防止體內血塊的形成,預防或治療中風(Stroke)、心肌梗塞(AMI)、靜脈栓塞(DVT)等疾病的發生,但相對的這些藥品在需手術時就可能導致出血的副作用,如果在手術前不停藥,將影響麻醉及手術安全。
醫策會病人安全年度目標針對-目標五_提升用藥安全上也明訂:對於服用抗凝劑/抗血小板藥物之手術病人應有相關管理機制,(1)建立辨識手術部位出血或栓塞風險等級之制度(2)提供跨專業團隊溝通及諮詢機制EX:決定手術前後應何時停藥是否進行肝素橋接(Heparin bridge)與復藥時機(3)落實停藥/換藥及復藥時機之執行,並定期檢討回饋,術前正確停用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製劑,可降低術後之重大出血之風險,提升手術安全及醫療品質。
本專案由品管中心副主任/整形外科科主任方前量醫師召集組成跨團隊(包含神經內科/心臟科/藥劑科/專師組/護理部/資訊室/品管中心)等,專案小組共同籌備建置手術血栓評估系統,於2020年10月成立專案小組,歷經3個月小組討論共識,整合神內及心臟科/外科醫師及相關團隊成員之意見,亦參照實證文獻指引並標竿他院作法,擬建置本院術前抗血栓評估系統,並導入雲端藥歷,術前,醫令系統依照病人個人化的出血及栓塞風險系統自動判定,建議合理之停藥時間,並列印個人化用藥衛教單提醒病人注意術前停藥,術後,醫令自動提示醫師及團隊,適時恢復易出血藥物之使用,以確保病人用藥安全。
歷經一年左右時間,期間經由幾位外科醫師進行新系統測試與回饋,對外科醫師進行多場宣導與強調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作決策之重要性與風險,宣導新系統建構之目的,並簡化有效率地向病人溝通如何停藥與復藥,此外也召集所有外科系醫師,進行新系統宣導與教用,系統於2021年9月14日完成建置,2021年10月01日正式上線使用,期間也持續收集User回饋並進行調整及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