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艾灸療法:
是藉由燃燒產生溫熱及藥物的作用,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祛溼除寒等功效,達到養生保健及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
艾灸有哪些種類:
2.艾條:使用圓柱艾條,採雀啄灸的方式,在皮膚的穴位上燃燒。
艾灸的效用是什麼呢:
艾灸的適應範圍一般以「陰症」及「慢性久病」為主,也用於一些「急性陽氣虛脫」的病症。
[溫經散寒]
藉灸之火力,深透肌膚,溫經行氣,加以艾的生溫熟熱、通諸經、逐寒濕三特點,兩者相合,更加強其溫經散寒的作用。如痛經者,可灸臍下小腹處、血海、三陰交。
[行氣活血]
如腰部酸痛者,可灸腰俞、大腸俞等腰臀部穴位,膝部酸痛者,可灸膝關節周圍平坦處。
[扶陽固脫]
氣虛下陷如脫肛,久泄,可灸督脈百會以升提陽氣。
[防病保健]
常灸足三里、關元、氣海、命門,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易患感冒者,可常灸大椎、身柱、五柱穴預防之。
施灸過程注意事項:
1.灸治時間約燃燒12分鐘,施灸過程避免大幅度移動身體姿勢,防止艾灰脫落。
2.灸治過程中如有發生眩暈現象,立即告知工作人員,由工作人員將艾火移除後,喝一杯溫水及臥床休息。
施灸後注意事項:
1.灸後之調養:注意飲食,如生冷食物,避風寒。
2.灸後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於正常現象,停灸後很快自會消散,不需特別處理,保持清潔乾燥即可。
3.發生癢感時,絕對不可抓擦,以免破皮感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