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健康檢查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劉文信
隨著醫療的進步,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問題日益重要,包括慢性病、癌症等,但健康的樂活才是大家所期盼的。也因此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日益普及,健康檢查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醫療產業,各大醫院及健診中心均採購最先進的檢查儀器,提供舒適的檢查空間及流程,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民眾來健檢,享受一般看病時無法體驗的VIP式服務。但民眾除了主觀感覺舒適之外,更應對健檢有正確的認識,以免花錢卻得不到真正的效益。
健康檢查是在身體沒有不適的情況下做的檢查:
開車的朋友都知道車輛需定期做檢查及保養,才不會常常半途出狀況。一旦自覺車況不順時,則會提前至車廠檢修,以免發生危險。同樣道理,健康檢查是在身體沒有不適,自覺身體健康的狀態下做的檢查,以期早日發現一些沒有症狀的疾病或早期潛伏的疾病。如果已經有症狀,應至相關科別門診,針對不適的問題做深入檢查,才能找出此部份的病因來對症下藥。
健康檢查的選擇:
健康檢查種類琳瑯滿目,内容五花八門,健管師會依據個人預算、工作屬性、不同年齡層與有無特殊疾病之家族史來做決定。不同的套餐所篩檢或檢查出疾病的深度與廣度均不同,您可根據自己的經費或想要了解的器官疾病選擇合適的健檢種類。另一些昂貴的檢查儀器,是針對不同的疾病需求來安排,事前可先與健管師諮詢與討論,才不會花了錢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健檢結果正常卻仍有可能生病:
首先必須先了解自己檢查的項目涵蓋那些,例如一般檢查肝功能正常,但不代表無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癌,除非亦有做此檢驗或超音波檢查。同樣的,心臟的檢查通常僅由醫師聽診再加上靜態心電圖檢查,但很多心臟疾病,包括心臟瓣膜及心臟冠狀動脈問題,需靠更精密儀器,如: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心臟電腦斷層等檢查,方可清楚判斷。目前最常見的肺癌亦無法單由胸部X 光片早期發現,如有疑慮必須再做電腦斷層檢查。大腸癌糞便篩檢亦僅是基本檢查,必要時需直接做大腸鏡檢查。所以仍要一再強調,身體有不適時應回門診,由專科醫師根據您的健康檢查報告判斷是否己做相關完整檢查。
健康檢查報告的解讀:
很多檢查有所謂的參考值,即大多數正常人其檢查的結果會落在此範圍,但不代表超出參考值範圍者就是不正常,需配合其他檢查結果或定期追蹤比較,才能確認是否為有意義的異常,亦即單次的異常報告不一定真的有病。許多人做了一堆檢查,卻不去了解發現的問題,也不做預防保健,甚至不治療已發現的疾病,這就失去檢查的意義。在健檢過程中,必須將自己過去疾病及檢查異常結果提供醫師參考。檢查後必須詳細閱讀報告及醫師建議事項,若能當面聽取醫師做淺顯易懂、綜合性的解說則更佳,且日後就醫時則需將相關報告提供門診醫師參考,如此才能達到此次檢查的效益。
一般門診與健康檢查的區別:
有一些民眾一到診間,就開口要求做身體檢查,經詢問哪裡不舒服,常描述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甚至還說有繳健保費卻從未生病看醫師,不做一些檢查太吃虧了。雖然大多數的檢查健保均有給付,但還是需掛號看門診,由門診醫師根據您的症狀安排相關檢查,而非點餐式的隨您挑選,且可能需第二次回診檢查、第三次回診看報告,可說相當不方便,且檢查的項目一定無法像健檢一樣的廣泛。自費健檢則可依個人需求事先安排好各種檢查,再由專人服務,於半日或一日完成,甚至有各專科醫師到特定專區來為您檢查,檢查後亦有專科醫師立即詳細解說,不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亦可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安排處置或後續追蹤。
健康檢查是希望籍由各種儀器及檢查早日發現疾病,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或發現潛在的危險因子,並依此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達成預防勝於治療的終極目標。在健檢前先與健管師討論,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以安排最合適自己的檢查項目,最後透過專業的報告與解說,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