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 H O的統計2017年全球約有4,100萬名小於五歲的肥胖兒童; 而18歲以下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則超過1億2千萬人; 其中有一半在亞洲; 而台灣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比例又是亞洲最高! 依據教育部在2016年的統計, 台灣每十名學童就有三名肥胖, 這是相當令人擔憂的數據。
近年來由於速食文化和生活型態的改變, 導致現代兒童青少年肥胖比例日益上升,加上兒童青少年偏好攝食零食、炸物、含糖飲料且從事靜態活動的時間增長, 這些行為都與肥胖有顯著的相關性,也因此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兒童時期的肥胖對於現在及未來成年後都可能增加心臟血管疾病機率,如高血壓、動脈血管硬化、脂肪肝、膽結石、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高,對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系統及社交學習也都有影響, 可以說是現代人文明病的根源。兒童肥胖也會影響到免疫系統, 有研究認為現在孩子過敏氣喘的比例偏高也和肥胖有關。
如何得知孩子是否肥胖呢?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個簡單用來測量身體脂肪的方法,以下表格是依照年齡來判斷過重或肥胖兒少的基準,如果BMI超過85 %以上為過重;超過95%以上為肥胖。
根據W H O的統計2017年全球約有4,100萬名小於五歲的肥胖兒童; 而18歲以下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則超過1億2千萬人; 其中有一半在亞洲; 而台灣兒童青少年肥胖的比例又是亞洲最高! 依據教育部在2016年的統計, 台灣每十名學童就有三名肥胖, 這是相當令人擔憂的數據。
近年來由於速食文化和生活型態的改變, 導致現代兒童青少年肥胖比例日益上升,加上兒童青少年偏好攝食零食、炸物、含糖飲料且從事靜態活動的時間增長, 這些行為都與肥胖有顯著的相關性,也因此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兒童時期的肥胖對於現在及未來成年後都可能增加心臟血管疾病機率,如高血壓、動脈血管硬化、脂肪肝、膽結石、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高,對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系統及社交學習也都有影響, 可以說是現代人文明病的根源。兒童肥胖也會影響到免疫系統, 有研究認為現在孩子過敏氣喘的比例偏高也和肥胖有關。
如何得知孩子是否肥胖呢?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個簡單用來測量身體脂肪的方法,以下表格是依照年齡來判斷過重或肥胖兒少的基準,如果BMI超過85 %以上為過重;超過95%以上為肥胖。

一般來說肥胖兒童在三歲以後越早治療成效越好。治療的目標是為了預防以後長大變成肥胖的成人。研究顯示: 50 %肥胖兒童,長大後會變成肥胖的成人; 60 %肥胖國中生,長大後會變成肥胖的成人; 70%肥胖高中生,長大後會變成肥胖的成人。因此預防肥胖成人的根源在於兒童青少年時期, 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就應該開始注意使用正確的方式來預防或治療肥胖, 除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也能避免日後肥胖併發症的產生。
兒少肥胖的治療,分為飲食、行為和運動治療三部分。方法上和成人肥胖治療相似,然而兒少在認知的發展和社會情緒的成熟度上不如成人, 因此在治療上較為複雜。兒童青少年減重時,父母親的陪伴和態度是相當重要的。父母應從旁協助給予信心及鼓勵, 以鼓勵的方式來取代責罵,家人必須對正在減重的孩子提供物質上及精神上的支持,有時也需要學校老師提供適時的配合。研究發現: 父母親的參與能增加長期減重的成功率及對於防止復胖也有成效。要注意的是減重過程應循序漸進, 切勿一開始就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反而容易造成親子衝突。 由於孩子仍處於成長期,所以也不可過度限制熱量的攝取,以免阻礙生長發育。
肥胖兒少的減重是一個需要長期奮鬥的過程。建議父母親陪伴孩子一起來對抗肥胖才能收有事半功倍之效。透過親子一起學習, 養成選擇均衡的健康飲食和建立規律運動的習慣, 並且在減重過程中共同面對和處理所遇到的各種困難, 進而來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和運動行為, 最終改變整個家庭的生活模式來達到健康的目的。
父母在處理兒少的肥胖問題也可以諮詢兒童肥胖門診做合適的健康檢查及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 以期讓孩子邁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