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簡介
  • 特色
  • 創新
  • 活動花絮

 

科別包括:一般外科、大腸直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口腔顎面外科、心臟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胸腔外科、眼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各次專科完整提供優質的專業照護與全人關懷。
 

腎臟移植照護:為確保腎臟移植的成功率,外科病房提供正壓隔離房,由有經驗的人員以一對一方式照顧術後腎友
 

手術室沿革:
   

本院在早期時代只有4間手術房
   

1993年開始擴建至9間的手術房
   

1995年成立開心手術小組
   

1999年擴建至17間手術房
   

1999年開始成立腎臟移植小組
   

2001年手術記錄登錄作業,手術室的術前等候區空間規劃
   

2003年SARS期間,9房改為負壓的手術房
   

2005年10月住院病人術前後護理訪視
   

2006年推動門診手術病人電話訪視
   

2008年手術記錄單資訊
   

2014年手術記錄單,病理申請單資訊化
   

2016年手術護理紀錄資訊化
   

2019年器械追蹤系統資訊化
   

2020年手術計價帳單資訊化
   

2021年開始達文西手術
   

2022年智慧手術大樓啟用共23間手術房(含複合式手術室,負壓前室正壓手術室,全台首間輻射室空調手術室2間)
 

供應室:
 

  供應室業務包含全院器械回收、清洗及滅菌作業、呼吸管路清消作業、手術包布滅菌作業、手術個案車供應等(位於手術大樓內,提供手術室器械管理及即時的器械供應、清消)。
 

麻醉恢復室:
 

  提供病人在接受全身、半身、區域麻醉手術後,麻醉甦醒及恢復期全身狀態持續監測與照護的場所,主要工作為麻醉手術後恢復之病人安全照護。

外科特色

 

親切的服務態度
   

運用多煤體衛教光碟,提升對手術的認識
   

對於手術前焦慮病人,給予引導抒發及心理支持,提供諮詢服務
   

提供住院護理指導及返家後照顧諮詢服務,減少不安
 

安全的照護環境
   

落實病人辨識:治療及檢查前之確認身份、檢查項目
   

落實感染管制:品管組定期稽查護理技術及檢討,執行6S清潔及消毒
   

提升重症照護能力:舉辦成組CPCR、OSCE評量、安排接受ETTC與重症照護訓練、舉辦個案討論會;
   

用心的管路照護:為鼓勵病人早期下床,同時兼顧管路,如:胸管、尿管的安全,科系為病人的需要自行研發設計胸管置放架(如圖),提升術後早期下床的情況
   

  
 

提升照護品質,參與醫療照護品質評鑑認證
   

疾病認證-創傷性腦損傷
   

疾病認證-關節置換
   

SNQ國家品質標章-「大腸直腸癌多專科整合醫療」
   

SNQ國家品質標章-「腸相思守大腸直腸癌照護」
   

SNQ國家品質標章-「以乳癌病人為中心的多專科團隊跨領域全方位照護」
   

SNQ國家品質標章-腳踏實地人生之-拇趾外翻治療再進化
   

SNQ國家品質標章-成人遠端橈骨骨折的全方位治療和照顧
   

SNQ國家品質標章-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再進化
   

SNQ國家品質標章-脊椎內視鏡下的天空-脊椎手術的先驅
   

SNQ國家品質標章-「頭部外傷顱內出血」之即時救援
   

SNQ國家品質標章-正「視」未來-精益求精的斜視醫療
   

SNQ國家品質標章-胸腔手術新紀元-單一切孔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
   

SNQ國家品質標章-骨科部/光在黑暗中照耀-髖臼傷患動起來

手術室特色

 

全國第一棟獨立的「智慧手術大樓」,內有23間手術房,包含一站式服務的「複合式手術室」、精準醫療利器「達文西手術系統」、因應疫情規劃的「優良級防疫手術室」、日本原裝來台「全台首間輻射式空調手術室」、與國家重要設施同級的安全設計、獨立防火區規劃、輔助臨床人員決策的智能化醫療系統等,使醫療安全及品質提升,也提升手術醫護團隊優質、舒適的工作環境。

 

以手術全期護理為中心的照護,提供手術安全的照護環境及品質,落實手術前安全把關,手術中病人安全的維護,手術後沿續照護的交班與探視。
 

手術室病人安全推動:
   

病人辨識:依手術病人辨識程序進行病人辨識
   

落實手術部位標記,必須完成標記才可以接入手術室
   

病人核對:以開放式詢問病人姓名、出生年月日、手術部位、並與病歷資料做核對
   

手術團隊落實共同核對病人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的正確、落實sign in、time out、sign out手術安全檢核
   

供應室特色

 

具有第一壓力容器操作合格證照;供應室專業人員合格證照
 

為避免動線交叉感染,各區環境進行管制:去污區、配盤區、器材區均有區隔,人員以及物品不交叉
 

每週定期執行環境清潔,每月稽核
 

品質監測:各項品管監測由單位品質小組成員協助管理並定期稽核,稽核結果於單位品質會議時共同討論及檢討改善,監測項目包括:各項滅菌監控(高壓鍋抽真空功能測試、生物性監控、化學性監控)、滅菌包裝作業、滅菌監測判讀作業、各區防護隔離措施監測、滅菌鍋操作及供應室服務滿意度
 

每月執行滅菌物品培養(隨機抽樣)以及內視鏡RO水質採檢
 

訂有消毒鍋故障處理及滅菌物品異常及回收流程;針對滅菌異常,於單位會議提出討論及改善
 

  

麻醉恢復室特色

 

麻醉恢復室設有專責護理師,具備ALS/ACLS 100%證照及加護照護經驗
 

提供病人麻醉恢復期即刻照護,包含:生命徵象監測及處置、低體溫的保暖措施與照護、傷口疼痛處理及照護、麻醉手術後噁心與嘔吐的照護、麻醉恢復評估等
 

提供低體溫保暖,如:照暖燈、空氣循環式溫毯機,手術後於恢復室15分鐘內維持正常體溫在36℃以上,以避免低體溫對病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降低麻醉手術後噁心與嘔吐之照護,提供薄荷香氣、冰敷止痛、翻身緩慢、平穩推床
 

創新「舒適防撞枕」,提供上肢骨折病人術後需使用三角巾支持石膏及手的重量,預防患肢撞擊床欄,且三角巾的垂吊會勒住脖子造成不適感
 

設計「恢復室病人動態看板」,讓團隊掌握病人資訊,同時也可以知道每一床病人的經歷時間,即時掌握交班時間與床位運用
 

提供「手術動態APP」訊息,方便家屬即時掌握手術病人最新恢復狀態
 

  
 

床上束帶使用
   

目的:預防病人自行下床跌倒及降低約束率
   

備物:束帶規格長束帶(250公分)及短束帶(200公分),可依需求調整長度。
   

固定方式:長的(250公分)固定於上床欄,短的(200公分)2條連接固定於床欄;束帶上可加掛鈴鐺增加警示。
   

注意事項:有自傷傾向病人請審慎評估後使用。使用時要依規範2小時探視病人,並注意束帶使用安全,避免束帶變成自傷工具。
 
 

可調式貼身冰敷帶
   

創作動機:為減輕病人胸管拔除之疼痛不適,運用棉布、魔鬼氈、鬆緊帶等材料設計可調式貼身冰敷帶。
   

創新設計流程:將2包冰袋分別重量不超過600公克冰袋放置胸管左右兩側,冰敷範圍約胸管周圍直徑15公分,冰袋上方有兩條鬆緊帶加壓,使得冰敷帶能固定並與身體皮膚貼合,並可依病人體型進行調整,冰敷15分鐘達到冷卻的效果後,取下可調式貼身冰敷帶,之後1-2分鐘內請醫師移除胸管,減輕病人在拔除胸管時的疼痛感。
   

 

多功能管路固定伸縮帶
   

創作動機:管路多時管路顯為雜亂,易識別錯誤、不易活動,引發幫助病人固定身上管路及收納的動機,設計一款方便固定、方便攜帶、方便伸縮、方便活動、方便清洗的固定帶。
   

創新設計流程:利用布製造出伸縮帶,於伸縮帶上製作出不同管路的固定方式(胸管:使用布及魔鬼沾固定、尿管:將繩子固定於伸縮帶、引流管:可夾於伸縮帶上或使用別針),下床活動時方便運用。
   

 

製作胸腔術後引流瓶管路衛教教具
   

創作動機:以口述衛教單張「胸腔管路照護須知」內容指導,紙本單張內容太抽象,缺乏吸引力,沒有護理指導工具,無法適時提供完整的衛教內容,病人及家屬理解狀況不佳,易影響到手術後的照顧品質及恢復狀況,而延長住院天數並增加醫療支出,故引發創作動機。
   

創新設計流程:使用實體的胸管及胸瓶製作教具,模擬手術後的留置管路情形,製作「胸腔術後引流瓶管路衛教教具」,使可藉由實體教具操作(回覆示教),增強病人及家屬對於胸腔手術後照護的記憶。
   

 

尿壺好幫手─簡易尿壺量表
   

創作動機:因尿壺本身顏色與刻度無顏色區別都呈現白色,較不容易辨別。有時教導照顧者可靠牆壁及平放於牆之平面來測量,但也有可能會因左右傾斜角度而導致讀取數據會有所不準確。現今住院期間,老人家照顧老人家居多,隨著年紀增加,視力慢慢退化,對於辨別尿壺刻度更是困難,綜合以上三點,啟發了人員設計之構想,希望藉此提升醫護人員及家屬對人照顧上幫忙及協助。
   

簡易尿壺量表可使用於每個一般病房,方便照顧者確認紀錄量,減少請求協助次數,由每天10次降為2∼3次。
   

 

床上-洗沖沖
   

創作動機:病房許多病人為長期絕對臥床、肢體偏癱或活動功能上有障礙,因而無法自己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及自我照顧,包括洗澡,也因功能受限,也僅能經由協助下在床上執行身體拭浴及洗頭,故清潔、舒適度有限,且現況經常是護理人員與病房服務員以傳統方式,即以擦澡、生理灌洗器沖洗洗頭,既費時,且病人的清潔滿意及舒適度也不佳。
   

創新設計流程:運用魚缸的馬達、澆花的噴頭、塑膠管、過濾籃及水桶共五項材料,將塑膠管穿過過濾籃,連接噴頭與馬達,過濾籃可以區隔置放於水面下的馬達,以便觀察水位,只要輕按噴頭,也能有如洗頭機的效果。此設計不但減少經費,機動性高,可隨處移動,也能讓個各單位失能的患者享受床上洗澡的樂趣,進而增加其舒適及清潔,也省去執行者需重覆裝水的不便,且床上洗頭時間可縮減至15分鐘內。
   

 

扣住袋
   

創作動機:以提供病人手術後,傷口引流管引流之順暢、引流術後傷口滲液及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以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肺擴張」為出發點,排除因引流管及引流袋拉扯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滑脫,進而影響病人生命安全,故藉由有效運用創意用品,參與以病人為中心之完整而持續性之照顧體系,提供病人需求導向的醫療服務品質,以達到院內病人安全,降低異常事件引流管拉扯滑脫之風險。
   

創新設計流程:可調整高度的扣住袋,不會因病人傷口及體型瘦胖而有所限制,且引流管可收納於支托袋中,預防管路外露,在活動時不必擔心管路滑脫。引流管袋放置低於腰部以下,能符合重力引流原理,達到良好的引流效果。
   

依病人需求製作出可調整並符合病人傷口之引流的扣住袋,使病人下床時能降低拉扯管路致滑脫機率,只要於術後教導病人如何使用扣住袋,病人即能自行在下床時依照自己的身型調整置放引流路,不需另外請護理人員協助固定好管路。
   

 

 

     

 

院址:嘉義市忠孝路539號 總機:05-2765041轉9

護理部 copyright@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建議最佳瀏覽IE6 以上解析度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