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兒科簡介
  • 婦兒科特點
  • 創新
  • 活動花絮

 

婦兒科系病房設置
   

婦產科:設置有產房、產後病房(含嬰兒室)、婦科病房等,提供優質的專業照護與全人關懷。
   

兒 科:設置有小兒加護病房、新生兒病房、兒科病房等,提供優質的專業照護與全人關懷。

 

本院婦兒科急性照護之範圍
   

產房:安胎、待產及生產之產婦。
   

產後病房:產後需住院照護之產婦。
   

婦科病房:婦科疾病之病人或需安胎之產婦。
   

小兒加護病房:新生兒、早產兒至18歲兒童,具有加護病房(轉)入院條件如昏迷、呼吸窘迫、器官衰竭…等之病童。
   

新生兒中心:3個月以下之嬰兒,因疾病需要由護理人員24小時直接照顧之病嬰。
   

兒科病房:0~18歲,因疾病需要住院評估與照顧之病童。
   

嬰 兒 室:本院出生,健康且正常之新生兒。

婦科系

 

本團隊致力於提供孕產婦、嬰兒及其家屬一個親善的醫療環境,並配合國家政策,極力推廣母乳哺餵,給予每個嬰兒生命最好的開始。我們積極的推動母乳哺育與 親子同室,在每次孕產婦至本院時(包括產檢、生產...等)及產後返家修養,透過團隊間的彼此合作,堅持只給孕產婦及嬰兒最好的。針對本院出生的新生兒,會於產婦出院前評估母乳哺餵技巧,若需持續協助,在徵求產婦同意後會協助轉介至本市東、西區衛生所。

訂定母嬰親善十大政策,透過團隊間

 合作,提供母嬰「親善的醫療環境」

產前參訪產房及產後病房,

 說明母乳哺餵及母嬰同室的好處

積極推廣親子同室

成立母乳哺餵支持團體,分享哺乳經驗

 

兒科系

 

提供優質且周全的全人、全家及社會關懷與照護
   

兒童生病影響整個家庭及其個人身心發展,護理人員必須本著「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營造適合病童需求的治療性環境,以達到全人全家的連續性照護。
   

在新病童入院後專責護理人員為病童做完整之入院護理評估、出院準備服務評估、住院須知、病房環境介紹等等,並依評估之結果提供病童個別性、持續性及完整性的理服務照顧。為減少病童住院壓力及家屬焦慮,設有音樂、電視及圖書設施及視情況開放家屬陪伴以減輕病童焦慮與不安,並有社工人員能隨時解決家屬相關社會資源之需求,以及院牧部人員提供家屬心靈陪伴。

 

兒科設備、環境與空間規劃
   

病房環境規劃以溫馨、人性化為主,配合兒童發展、疾病治療需要和安全考量為設備、空間設計重點,在病房的牆面運用大量卡通圖案美化,並設有兒童遊戲區分散兒童對於病痛和住院壓力,且於護理人員的白色制服外加穿可愛圍兜來減少病童恐懼,增進護病關係。為了病童安全,設計了嬰兒床、汽車床、防跌床罩、娃娃車與輪椅的安全帶、用藥標示…等具有創意又符合兒童需要的安全措施。

 

清潔、明亮、活潑的空間設計

 

符合兒童疾病和發展所需之設備與設計

新生兒處理台

新生兒用

  早產兒用

  嬰兒用

兒童用

青年用

治療空間

兒童用--防跌床罩

親子馬桶

 

團隊合作與支援整合

 

為使病童得到最佳的本院設有出院準備組提供急門住轉診雙向服務,保障病人權益,使病人得到最適當之醫療照顧,各醫療團隊合作與支援整合。

 

為使病童得到最佳的本院設有出院準備組提供急門住轉診雙向服務,保障病人權益,使病人得到最適當之醫療照顧,各醫療單位以雙向轉診達成醫療分工及合作,節約醫療投資,降低醫療成本。

 

針對早產兒照護方面由各專科團隊提供整體性照護;97年1月與早產兒基金會合作加入「極低體重早產兒追蹤計劃」,由早產兒個管師收案列管,注重出院後早產兒的生長評估、眼科評估、聽力評估、神經發育與粗動作檢查、心智發展評測、早產兒電訪及記錄等。

 

個案報告、專案、研究及創新成果與應用

 

多年來婦兒科護理團隊對於照護品質的提升不遺餘力,不論是在個案、專案或研究報告上精益求精,希望不僅是對嘉基的病人有良好的照護品質,使更多病人獲益。

 

 

一路保平安∼幼兒防跌安全袋
   

根據98年∼99年3月,本單位的因輪椅、嬰兒推車使用不當導致的跌倒件數共有4件,分析主要原因:現有的橫式安全帶於躁動、哭鬧或好動的小孩使用時,容易因掙脫安全帶而從上或下滑出輪椅或娃娃車而發生跌倒事件,因此引發改善動機。創意靈感來自於如何讓病童安穩的坐在輪椅、嬰兒推車上,不會再從上或下滑出而跌落的情形發生
   

創新作法:病童需求結合創意思考及改良之「幼兒防跌安全袋」,對病童及家屬而言,都有其正面效益,在試用期間獲得使用者針對安全性、舒適性反應良好。尤其是在乘坐輪椅或嬰兒推車時,不再因哭鬧、躁動由上或下的掙脫安全帶而發生跌落意外,一路保平安∼∼幼兒防跌安全袋使用後住院病童發生輪椅或嬰兒推車跌落件數0件。

 

 
 

輕鬆入袋∼硬脊膜外導管的家
   

創新作法:「硬脊膜外注射」普遍使用在自然生產的產前無痛分娩及剖腹生產的麻醉與術後止痛。當產婦回到產後病房時,護理人員會協助將產婦導管遠端給藥處,以透氣紙膠黏貼在哺乳衣上來固定導管,但產婦更換衣服時,須將黏於衣服上的透氣膠布撕開後再重覆黏貼,或是活動時會不慎磨擦到透氣膠布,使透氣紙膠黏性不佳,而需時常更換;紙膠黏貼處也常有翹起情形,顯得極不美觀,並造成產婦擔心導管滑脫,進而影響產婦哺餵母乳的姿勢與意願。

  改善前

  改善後

   

於哺乳衣上縫上「輕鬆入袋—硬脊膜外導管的家」,可重複提供產婦使用,減少使用透氣紙膠的成本,具環保概念;經使用後無論是產婦或護理人員都感到滿意。
 

 
 

早產兒保暖風衣
   

根據早產兒基金會資料顯示,台灣平均每年有近20萬個新生兒,其中早產兒的比例佔8%∼10%。臨床上常見早產兒在提供醫療照護活動後,體溫下降且不易回升之正常體溫,此結果不但會使早產兒代謝及氧氣需求量增加,甚至當體溫低於36度時其罹病率及死亡率會大幅上升。為維持早產兒體溫穩定,目前單位護理人員於臨床照護時會以塑膠膜覆蓋早產兒於身體予以保暖,但臨床上常發現早產兒會將塑膠膜踢開,導致保暖效果不佳,故引發此創作動機。

   

優點
   

較少空隙,包覆效果較佳。
   

不易踢落,體溫較為穩定。
   

護理工作不會因掀開塑膠被蓋,而導致早產兒體溫尚失。

 

 

建立親子依附的第一步∼早產兒日誌
   

早產常使父母措手不及,父母除了愧疚,也有著深深的不安及焦慮,讓家人能及早參與新生命的成長,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日誌設計

美的記憶

   

根據研究結果,讓我們對早產兒日誌的施行更有信心,也因此激勵了同仁更願意投入心力去完成精采日誌

 

 

隱形尿袋帶著走,天天好快活
   

婦科手術術後第1∼2天,每天需注射點滴2500C.C.,因病患未排氣,無法進食,故必須存留導尿管,造成病患行走上不方便,易有牽扯尿管的情況。 尿袋綁在腰部,會有尿液逆流感染的潛在危險性;尿袋垂地,又會造成感染;手拿著尿袋,會感到害羞及不美觀。

     

 
   

隱形尿袋對病人而言是可增加舒適度及方便性。建議可推展於其他有留置尿袋且需下床行走的病人,以達最佳護理照護與服務品質。

 

   

     

 

院址:嘉義市忠孝路539號 總機:05-2765041轉9

護理部 copyright@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建議最佳瀏覽IE6 以上解析度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