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敘事醫學

再見,再見

發布日期
2025/01/03
點閱
114

再見,再見
PAR 陳燕雪

    鈴~鈴~電話聲響劃破了寂靜的恢復室:「平安,我開刀房,等等一位子宮外孕術後病人到恢復室喔!」不久,在門鈴叮咚後隔離門打開,手術團隊人員推送病人至就定床位,隨後我與麻醉護理師一同整理病人身上管路及裝設好生理監視儀器。這位病人來到單位時早已甦醒,她無神的雙眼直盯天花板,眼皮通紅腫脹、眼角淚珠潺潺滲出,我輕柔的將氧氣面罩覆蓋在她的口鼻位置,彎下腰在她耳邊告訴她:「手術好了喔!這裡是恢復室,妳傷口不舒服嗎?」她搖了搖頭,我又試探性的問:「還是有其他的問題?」她仍是搖頭,我告訴她:「深呼吸不哭喔!因為麻醉藥及止痛劑會讓妳頭暈不適,哭泣鼻塞會讓妳更不舒服。」我先引導她休息,迅速的與同事們交班。

    交班過程中,同事引述她過去病史:約3~4個月前也曾子宮外孕前來行左側輸卵管切除手術,聽到這裡的我吃驚了,天啊!這次她也是子宮外孕,行的是右側輸卵管切除手術,不就……,我瞬間恍然大悟了,面前這位病人為何淚流滿面惆悵不止了。與同事交班完後,他們也隨即離開了恢復室,斗大的空間裡只有我與她兩人,四周安靜的只剩我敲打電腦鍵盤的聲響及生理監視器所發出來的聲音,還有夾雜著我面前的她微微地啜泣聲,我點閱了電腦中上次她手術的紀錄,我看到了什麼?恢復室護理師是我的名字,這是什麼緣份呢?因為接觸的該類病人眾多,上次對她的印象是模糊的。不久,我起身到她的身邊將她臉上的氧氣面罩取下,她依然淚流不止,口中呢喃著:「我只是想要有一個我的小孩而已,有這麼難嗎?沒了,再也沒有了……。」她的眼神空洞無神,她心中該有多大的悲痛及失望呢?我能為她做什麼呢?我問了她:「請家人進來恢復室陪陪你好嗎?」我以為這時家人的陪伴是最好的,雖然礙於病人在恢復室期間是沒有會客的,但我還是想破例讓家人進來陪伴。她沒有回應,在生命徵象穩定的情況下,我出去單位外,找她的家人。

 
    打開恢復室的大門,放眼望去家屬休息區,陰暗的角落裡一名男子彎著腰,雙手抱頭身體不停顫抖,發出了哭泣聲,因為目前只有一名病人在恢復室且手術中無病人在開刀,這位應該就是我病人的先生了吧!原本的我還計畫請他進來陪伴的,但現在看到這場景我瞬間語塞了,默默退了回去,外面的這位家人也是需要被人關懷及陪伴的。我失落的回到了單位,我現在能做的是什麼呢?好像都不能?只有能監測她生命徵象穩定、緩解她傷口不適等我專業上的問題,及靜靜的陪伴她。一小時後我電話聯繫了病房護理師告訴對方病人手術經過及目前情況,請她多多關心及留意病人心靈感受。整理了她身上的監測導線,傳送人員已來到門口準備轉送她回病房休息,我推她到門口並請先生上前來,告知了他:現在我們準備回病房休息,目前太太身上管路有……等等注意事項,我手牽著病人的手眼睛看著先生,接著說:半夜了你們倆都辛苦了,回病房都好好休息喔!先生點了點頭,就這樣他們身影慢慢離開了我的視線。

    轉身進入了單位看著這空盪的空間,因為獨剩我一人,那強忍的淚水再也不爭氣的流下了,無奈嘆息太多,也太多的迷惑湧上我心頭,我能夠做什麼?反覆地問我自己,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失去了2次寶寶,更隨著生命的逝去心中的期待也永遠被破滅了,她的面孔是那麼的蒼白、聲音是那麼的脆弱,到現在我對她的印象依舊是那麼的清晰,而在我內心那小小的孤寂的城總是有著她的影子。

更多相關故事-2025新書《陪伴:敘說生命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