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超越專業
10A病房 龔怡如
護理年資20年,自覺琴棋書畫啊──不是,是給藥、換管、舒適護理樣樣精通。今天將去安寧居家訪視一位罕病末期併呼吸衰竭的20歲男孩,出發前的病歷閱讀,了解這個家庭除了病人外,他的弟弟也在幼年時確診罕病,現皆呈植物人狀態,單親的媽媽為主要照顧者。今天也是需要幫病人更換鼻胃管的日子,更換前媽媽就提到:「你應該放不進去……不然讓你試試好了。」我當下心想我怎麼可能放不進去,別傻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鼻胃管反覆的推入、拉起、旋轉……果真放不進去,隱形的汗珠豆大的落下,最後只能拜託媽媽,看著她輕鬆、瞬間的放入……我無言了。
第二週的家訪,一進入案家發現已有兩位居家服務員在裡面協助,而媽媽則坐在客廳雙眼無神,靈、肉分離的被電視看著。媽媽數度提起已好久不曾一覺到天亮,她說:「因為哥哥熟睡時心跳和血氧會下降,所以都要帶著血氧偵測器,當數值下降機器就會響,必須馬上爬起來叫醒他,這樣的情況一個晚上會反覆發生數次。」我心想依病人的身體狀況已經是末期階段,確實隨時會走,不戴血氧偵測器在睡眠中安詳離開不也是一種善終?媽媽怎麼那麼擔心呢?試著對媽媽問起心中的疑惑,媽媽停頓很久後,深深看了我一眼才開口說:「哥哥之前都在南部醫學中心就醫,和醫生都有共識不氣切,因為氣切也不會讓他的病好起來。」我點點頭表示認同,媽媽接著說:「這次住到這家醫院的加護病房,我跟他們說不做氣切,他們ㄧ看見我就會把臉轉開,說我是要讓我的孩子活活喘死,太不人道……但是你看他的弟弟,幾年前他去另外一家醫院,醫師說要氣切我們就讓他做,結果那裡的志工居然當著我的面說我是狠心的媽媽,因為捨不得放手就讓自己的孩子氣切留在身邊。「你可以想像嗎?如果孩子在睡夢中走了,別人會在背後怎麼說我?當媽媽的居然睡到連孩子走了都不知道!」看著媽媽平靜的臉上,努力掩飾受傷的心情,我整顆心往下沉,明明為孩子奉獻所有,但旁人一句依自己的價值觀說出的話,居然會有那麼大的後座力。後來我就決定我與人相處要多聽、多做事、少說話。
第三次的家訪,耳邊聽著媽媽訴說照顧孩子的日常,做不完的瑣事導致白天也無法補眠。於是我自告奮勇,接手將藥丸磨成藥粉的工作,想讓媽媽多點時間休息。萬萬想不到這又是一個打擊自信的開始,媽媽拿出兩兄弟的藥盒,一天就須吃五次,每個藥盒都有十幾顆。媽媽一邊示範一邊說:「藥丸要看準中間大力壓下去,但不要讓它跳出來」、「藥粉要磨很細很細,不然會塞住鼻胃管」、「這樣不夠細,那個糖衣還看得出來」、「研缽裡的藥粉要先用小湯匙輕輕的、慢慢的舀到藥盒,再用消毒過的食指將殘餘藥粉刮到藥盒」、「不能讓藥粉飛散太多,藥量不足會導致他們抽搐……」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居然磨不到3包藥。
其實照護他們的過程,我有如踏入另外一個世界,我所認知、我所想的都一點一點瓦解,我的人生準則更正為謙卑、謙卑再謙卑,渺小、渺小再渺小。
更多相關故事-2025新書《陪伴:敘說生命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