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劑與管理恩賜忠心事主
嘉基退休員工/張耿端主任
嘉基前管理部張耿端主任,1970年大學一畢業就馬上加入嘉基團隊,他還是嘉基首位本土大學畢業的藥劑師,在嘉基忠心服務長達36年直至2007年退休為止,他謙虛為懷的人格特質,讓與之接觸的同事們有口皆碑。
張耿端主任1970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藥學系,來到當時只有100多床規模的嘉基服務,他還記得初到醫院時,院內只有內兒科與外婦科兩科,醫師約五、六位,員工也不到一百人。當時院內藥局主要是由芬蘭籍宣教士閔克難(Esko Mikkola)藥劑師負責藥品調劑與管理,工作內容分為處方調劑及製劑兩部份,共有四位同事,兩位在藥局、兩位在藥庫,在那個藥學人才缺乏的年代,張主任雖是嘉基第一位本國籍的藥劑師,但仍親力親為與另兩位同事輪流值班,當時夜間急診病人並不多,有時甚至可以遇到一覺到天亮的小確幸,同事間私下暱稱為「平安夜」。
除了專精於藥劑本業,張主任更是位古典音樂愛好者,剛到嘉基時,院牧部陳今在牧師得知他是位熱心基督徒且熱心在教會帶領詩班,遂邀請張主任在院內組織嘉基詩班,帶領有興趣的同仁一起在員工禮拜以及聖誕節感恩禮拜中獻詩,詩班甚至受邀前往鄰近教會獻詩這也是適時行銷嘉基的好時機,原來醫院早年就藉由詩歌走入社區以行動與歌聲來關懷鄰里並分享祝福。
1971年,閔克難藥劑師自覺嘉基藥局以及製藥工作漸入軌道,同時也看到張耿端藥劑師已有能力承接管理重責,閔藥師終能安心將藥局交由他管理並承接起藥劑科主任的責任,然後閔藥師則繼續前往下一個需要之地,繼續實踐醫療傳道使命。當張主任自閔藥師手中接下藥劑科,除承襲製藥工作外,還陸續開發:小兒科使用的退燒、過敏、心臟病藥水,以及眼藥水、耳鼻喉科藥水等等,同時推動藥劑科人員全面證照化與資訊化。藥劑科推動資訊化的原由來自藥品管理的需要,張主任雖非資訊科班出身,但看見藥品管理的需要就引進嘉基第一套電腦系統—藥品庫存系統,且開始自行摸索撰寫程式,後續程式維護及更新乃自行接手處理。之後再開發出嘉基第一套薪資系統。
為提升藥劑科專業水準,張主任在1984年蒙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安排遠赴美國明尼蘇達州Fairview醫院藥局進行短期考察,歸國後積極推動臨床藥學相關業務,如UDDS(單一劑量給藥制度)、TPN(全靜脈營養輸液)、Chemo(化療藥物配製)、TDM(藥物血中濃度監測),帶領嘉基藥劑科踏入臨床藥學領域,逐步與國際接軌。張主任不僅承先啟後且引領藥劑科走向現代化,更是嘉基藥劑科專業形象的塑造者。
1997年,張耿端主任雖已年過半百,仍勇敢接受院方新挑戰轉任至行政部門,雖此行政管理業務與藥劑專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工作性質,讓張主任更加忙碌起來,但也有更多面向的學習,在時任行政副院長趙正安帶領下,以追求卓越為目標,大夥一起打拼完成數次評鑑。且在2003年SARS期間在陳誠仁院長身體力行的領導下,院內同心完成多次不可能的任務,張主任非常感謝神,帶領嘉基平安經歷SARS風暴。
在張耿端主任的心中對於能在嘉基服務36年的歲月,充滿了上帝豐富的恩典,他更感謝與之共事的同仁們,在嘉基大家庭中大家互相扶持前進的美好時光,成為他人生中的珍貴回憶,張主任特別從聖經教導來勉勵後輩,「我們是上帝重用的器皿,是優質的服務團隊,請繼續學習戴德森醫師與宣教士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保有那起初的愛心,來照顧病人的身心靈健康。」
退休後的張耿端主任仍心繫嘉基,只要知道院內有需要皆熱心回來協助,特別在2022年嘉基64周年院慶活動中,更看到張主任帶領嘉基退休員工組成詩班,於會中獻詩歌頌上帝慈愛,藉由這群資深退休學長姊以行動分享愛,繼續串聯青銀世代交流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