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面對我的軟弱,好難!

發布日期
2025/07/10
點閱
87

面對我的軟弱,好難!

早療管理中心 穆春香主任

    「從來都没有想過這件事會發生在我的家庭中」,你要我去面對我最軟弱的地方,我覺得好難,你能告訴我怎麼辦嗎?結婚後我跟爸爸就有規畫的做孕育的規畫,無論是生兒或育女,什麼時侯生,懷孕前需要如何做身體及飲食的調整或補充,我們都是照著規畫走,因為我們知道孩子必須贏在起跑點,但是怎麼會?怎麼會是這樣?你可以告訴我,我那個環節錯了嗎?

    仔仔是媽媽的第二胎,是大家期待下出生的男孩子,為了給孩子最好的養育與學習環境,媽媽特別請了全時間的保母來協助自己帶孩子,白天媽媽會規畫好每天孩子的學習進度與內容,晚上媽媽會讓孩子有充份自我規畫遊戲的時間,但對於仔仔的發展與反應,總是最讓媽媽有力不從心的無奈,三歲的時侯,仔仔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重大的挑戰臨到了整個家庭;社工等待了四個月~屆時媽媽精疲力盡的坐在社工對面,握著社工的手,不知道安靜的流了多久的眼淚,擠出了一句話:「要我去面對我最軟弱的自己,好難」,社工說:媽媽,您己經用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做了一切的事,也為您的家庭承擔了所有的為難,您很棒了,我們都知道你的辛苦,孩子因為有您才有今天的能力,你必須認同跟肯定您的付出,此時無聲勝有聲,我們看見了一個家長此時的需要~接納。

仔仔現在國小三年級了,團體學習與生活大致都可以跟上同儕,雖然有許多發展上的僵化及没彈性,但是只要建立起一定的模式與規範,仔仔可以跟著慢慢成長;媽媽再次遇到社工,言談中,媽媽表示:到現在她都不想向別人一直解釋仔仔的行為,她覺得講完只會得到一句"你真辛苦",接下來什麼都没有改變,媽媽說:期待有一天,其他的人可以用平常心來看待我們的孩子,不用我們解釋就能和我們一起欣賞一個不一樣特質的「人」。

從融合教育的觀點來看,普通生跟特殊生是在同一個光譜上的孩子,只是需求不同,當我們強調幼兒的差異時,看到的就會是「障礙」以及「不足」,但當我們強調「需求」時,看到的就會是「支持」,因為每個人本來就存在不同的需求;例如:孩子湯匙拿的不好,所以吃飯很慢,若以「差異」的眼光看待,會評估幼兒可能精細動作不佳、手眼協調不好,發展遲緩;若以「需求」的眼光來看,會思考是不是湯匙太重、握柄太細或太長,而需要更換會適合的湯匙,以幫助他順利吃飯這件事..

「融合」並不僅是把特殊需求的學生放在一般的班級或環境中,還需要正確的眼光、態度跟認知;這也是嘉基早療中心出版融合繪本最終的目的。
融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