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白粥與一段營養照護的陪伴
長照暨醫療整合中心/吳惇平營養師
過去,在醫院工作時,對於第一次放置鼻胃管的病人,我總會在出院前安排灌食衛教,把配方、灌食量、注意事項一一交代清楚。當病人順利出院,我常常心中輕鬆地想:「YES!完成了!」
但~當我跟著居家護理師走進病人家裡,才真正明白-那不是任務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那天,我們探訪一位剛出院的70歲先生,中風後插了鼻胃管。走進他家,看到桌上只有一碗白粥和一碗魚湯,病人坐在輪椅上,鼻胃管卻不見了。案妻說,住院前他還能吃些稀飯,住院期間因吞嚥困難才改為灌食牛奶,但他覺得管子很不舒服,就自行拔掉了。現在就慢慢的餵他吃,一餐可以吃完一大碗公的粥。
她小心翼翼地說:「這魚湯是我熬很久的,應該很營養吧?但他好像越來越瘦,醫生說要補營養品,可是他已經吃這麼多了,還能再吃嗎?我真的怕弄錯,會害了他。」
那一刻,我聽見的不只是問題,而是一位照顧者的無助與擔憂。
我慢慢和她說明:壓瘡為什麼需要蛋白質、為什麼光靠粥湯不夠、為什麼營養不是「吃得多」就好。我不是要她放棄辛苦準備的食物,而是陪她找到正確的備餐方式,讓這份辛苦發揮價值且能幫助個案,而不是變成徒勞無功。
說著說著,她終於鬆了一口氣,對我說:「真的很謝謝妳來。」而我心裡的那句話,也變成了:「
YES,還好我有來。」那天我深刻感受到:出院從來不是句點,而是逗點後的接續。居家營養照護,不是一份交辦的工作,而是一段同行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