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88歲高齡克服手術風險 老翁終於“換髖”心情

發布日期
2011/06/16
點閱
289

 88歲高齡克服手術風險 老翁終於“換髖”心情 



 


        嘉義一名88歲的張姓老翁年前因為右邊人工髖關節細菌感染,疼痛不已至本院求診,診斷後發現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因此為他進行兩階段髖關節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日前在四角拐的輔助下,張老伯伯已可順暢的行走。骨科部醫師周振銘表示,像張老伯伯這樣高齡又伴隨多重慢性疾病,三個月內進行兩次髖關節手術,術後恢復如此快速又良好實在少見。


        骨科部關節重建科周振銘醫師解釋,張姓老翁去年於他院置入的髖關節發生細菌感染,患者來院時,從外觀可見右髖部明顯紅腫熱痛,經細菌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依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人工髖關節感染必須要採行兩階段手術,第一階段摘除人工髖關節,才能消除細菌感染。第二階段則是於兩個月後,重新施行人工髖關節再置入手術。張老伯伯於是接受了第一階段手術,除了清創外,並將人工關節摘除。術後細菌感染果然獲得控制,右側髖部疼痛完全消除。


        每天下午總習慣到公園會老友的張老伯伯發生術後細菌感染,雖然再次手術清創,細菌感染仍是無法控制,因此先移除人工髖關節。「不能走路,我怎麼到公園去找朋友報平安?」雖然感染已獲得控制,右側髖部也不再疼痛,但由於手術摘除了人工髖關節,右下肢無法使力,導致張老伯伯須以輪椅代步。張老伯伯認為,能自己走路到公園去見朋友就表示健康,為了不讓家人、朋友照顧麻煩,他堅持要接受第二階段手術,裝入新的人工髖關節。


        周振銘醫師表示,張老伯伯除了高齡的風險外,心臟曾放了兩組冠狀動脈支架、有肝癌病史,又合併慢性腎臟功能不全,如施行人工髖關節再置換手術,還是有風險。為了圓張老伯伯行走的夢想,醫療小組嚴密評估及反覆模擬,手術採用半身麻醉,術中小心謹慎減少出血量,終於成功的完成了人工髖關節再置入手術。高齡多病的張老伯伯在三個月內接受了兩次髖關節手術,而且能夠自由行走,臉上不時露出喜悅的笑容。


        周振銘醫師提醒,年長的患者本身骨骼健康已不如前,加上可能已伴隨慢性疾病的問題,手術風險相對提高。因此,術前民眾除需與醫師密切討論外,術後三個月內復健或行走一定要由拐杖輔助,切勿過度施力,並慎防跌倒。就算是高齡病患,也可以“換髖”心情,再度正常行走。

  


--------------------------------------------------------------------------------

 

 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為作者/嘉基醫院共同持有,若要轉載,請洽詢網頁管理人,並載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