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痛風與中醫療法

發布日期
2011/06/16
點閱
610

痛風與中醫療法 



 


        痛風在病理上主要是關節急性發炎所造成的疼痛,而其原因是因為體內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是在腎臟的排出減少,引起血中尿酸濃度過高,最後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關節或軟組織因此腫脹疼痛,就是所謂的痛風。


        痛風的症狀:

        痛風多發生在三十歲以上的男性,閉經後的女性。初期以踝關節、膝關節及趾骨關節的紅腫熱痛為主,又以腳大拇指的關節疼痛居多,長期的痛風患者甚至引起關節變形,而疼痛部位則可能發作於手指關節。痛風是體內尿酸濃度過高的警訊,但常在急性發作後幾天後減緩消失,也讓患者以為恢復正常而不加以注意,卻忽略了長期血中高尿酸帶來的危害,持續增加的尿酸結晶會引起尿路結石或是腎臟的損害,造成痛風性腎臟病變。


        痛風的病因:

        高尿酸是引起痛風的主因,而使體內尿酸過高的病因可以大致分為腎臟排泄尿酸不足,尿酸合成過多,或是綜合兩者的因素。腎臟病患者或是服用利尿劑,會使尿酸排出不足,而習慣食用大量嘌呤食物則可能引起尿酸合成過多


        痛風的中醫觀點:

        痛風在中醫屬於「痺證」的範疇,歷代又將痛風稱為「行痺」或「白虎歷節風」,指出發作累及全身關節,以及疼痛若白虎啃咬的特性,若病變反覆,出現關節變形,則屬“頑痺”的範疇。中醫認為病因是臟腑失調,造成「痰濕」留滯於週邊關節或脈絡,或是局部瘀血阻滯的產生,因而關節發炎,腫痛不利,甚至變形廢用。


        治療上除了找出影響的外在病因,配合內在臟腑的虛實進行調整,最重要是必須考量局部關節變化而配合用藥:關節突然紅腫熱痛拒按,觸之局部灼熱,得涼緩解,舌紅苔膩,屬於中醫濕熱病的表現,方用三妙散,龍膽瀉肝湯。


        關節紅腫刺痛,局部腫脹肌膚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圍或有硬塊結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為瘀熱阻滯,方用桃紅四物湯,若關節病變日久,除上述症狀外尚有步履艱難,筋脈拘急,屈伸不利,頭暈耳鳴,方用大補陰丸或是六味地黃丸。


        痛風的自我保健:

        飲食上應避免酒類及含嘌呤(purine)的食物,包括內臟、肉汁、菇類、蝦貝類等,而平時應補充足夠的水分。痛風症狀上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民眾若發現關節腫痛的現象時,應向醫師求診,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而延誤就醫。


 


 


林威全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士

現任:本院中醫部醫師


 


--------------------------------------------------------------------------------

 


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為作者/嘉基醫院共同持有,若要轉載,請洽詢網頁管理人,並載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