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洗腎室獲SNQ肯定 用心讓洗腎病友轉角遇見愛 洗腎病友換跑道 投身志工讓心更踏實
44年次的游張海,在本院開刀房裡擔任志工已六年,他熟練的引導病患及家屬完成開刀前的量測與表單填寫,很難看出他洗腎已超過十年、出入院記錄高達14次。他說,雖然當初曾因檢查出為末期腎臟病,從此必須和洗腎「相依為命」而失志,而且每次只要小感冒就一定住院,但受到護士和社工的鼓勵和幫助,現在每週一、三、五下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固定利用每週一、三上午空暇時間在開刀房擔任服務志工,每次服務30多位病患,雖然忙碌但卻感到踏實與快樂。
腎臟內科醫師鐘應欽表示,現代人因年齡老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增加,再加上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亂服用藥物等因素,提高並加速腎臟病變的風險。腎臟病變初期症狀非常不容易察覺,民眾常常因為容易感到疲勞或貧血時才到醫院檢查,但此時腎功能往往都已惡化,接近末期腎臟病,必須接受腎臟替代療法,如換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因此,鐘應欽醫師呼籲,民眾應檢視自己是否為腎臟病高危險群、有無腎臟病史、切勿亂吃成藥、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驗尿、抽血及血壓測量)…等,才能即早發現腎臟病變,延長腎臟的壽命。
游張海年輕時在一間鐵工廠從事打鐵的工作,89年開始洗腎。他表示剛開始洗腎的時候非常的不順,後來因尿道及腎臟發炎化膿, 93年摘除其中一顆已化膿的腎臟後狀況好轉。也因此他重新檢視自己未來的人生,在本院洗腎室護理師及社工的協助,加入志工團隊,他刻意選擇週一與週三開刀房較忙碌的早上,每次服務超過30名病患進行術前的血壓、身高體重量測及各類表單填寫,六年來從未缺席,即使下午人在洗腎室裡,心仍繫在開刀房,他說做開刀房的志工雖然忙碌,但也因為這樣,生活找到目標也更加充實。
為了更貼近腎友的需要,本院洗腎室結合院內腎臟、泌尿、心臟內外科等跨科專業醫師,加入社會及病友互相關懷的力量,並創意開發出許多讓病患更舒適的洗腎環境,包含健康美帶子、8字形固定法、安全自救包等,營造出「洗腎病友第二個家」的氛圍,目前500餘位尿毒症患者固定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治療病友中,有五成以上回歸社會職場,生活作息仍不受洗腎影響。
血液透析室護理長陳香君表示,護理人員這樣的投入,讓病患對洗腎室的滿意度連續三年超過90%,並榮獲2010年國家品質標章(SNQ)的肯定。陳香君說,因為相信只有投入愛,並用關懷作為媒介,讓洗腎病友獲得優質且完善的透析醫療照護,當他們在面對人生最大轉折時,才能在人生的轉角遇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