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自民國71年起即成為國人10大死因之首,發生和死亡人數年年增加。而診療科技日新月異、醫療分工日趨精細,卻使現代的癌症治療照護系統顯得複雜且零散。
有鑑於此,國民健康局自94年起推動「全面提升癌症診療品質計畫」,規範醫院應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具實證醫學、安全和有品質的跨科別整合性醫療服務-由不同科別的醫師共同成立一個癌症診療團隊,針對提供服務的癌別建立治療共識,為病人量身訂做治療計畫,並提供團隊式的醫療服務。但癌症的照護除了治療計畫外,還需要照護病人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心理衝擊、家庭支持系統、營養狀態、治療副作用等。而醫療人員在過度忙碌的情況下,有時會發生無法適當的衛教、追蹤,甚至是不適當的治療等不良事件。癌症個案管理師便是在醫療團隊、病人與家屬間擔任穿針引線的橋樑,並強化每個環節的連結及團隊的韌性。
癌症診療照護團隊為解決病人各種問題,須是跨領域且具多專科性,成員包含內外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核醫科、復健科、安寧團隊、護理師、專科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病友團體及個案管理師等人。而個案管理師的角色具多重性,可能是臨床護理專家、病人的代言者、健康的教育者,又或者是醫師與醫師間、醫師與病人間的協調者,也可能是癌症照護品質的監測者,以上皆是運用護理過程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從診斷期、治療期、追蹤期,甚至生命的末期,個管師都穿梭在病人所面臨的每個軌道上。
個案管理師在每位病人診療過程中,皆會和跨領域的各專科醫師、醫療人員一同照護病人,透過團隊合作提昇照護品質,但也面臨團隊運作常見的問題,如工作重疊、階級制度、資源缺乏整合、病人訊息不一致等。所以,當目前全國都在推行團隊合作訓練之時,為了要讓個案管理師所處的團隊(Team)有很好的團隊合作(Teamwork),本院個案管理師開始執行「團隊資源管理」(Team Resource Management ;TRM)的運作。
TRM概念在常用於急診、加護病房、手術室等單位,在國內運用於癌症個案管理是個新嘗試,因每位個管師負責不同的癌症、接觸不同的團隊、每天的工作內容也不大相同。為了要讓各癌症診療團隊成員間的合作更緊密,在個管師們了解TRM的基本技巧後,開始每天早上固定時間集合,由本院癌症中心組長【Leadership】先發言開始事前說明【Briefs】,個案管理師敘述今天的身體狀況【I am safe:自主管理】其後讓每位同仁提出預定要做的事務、預分派的工作、欲請其他人員協助之事項【mutual support:互相合作、call for help:求援】,以及提出有處理困擾的事件,並將TRM技巧應用在每天與團隊的溝通裡。
「醫師,請問您○○病人何時開始治療呢?他的骨頭掃描檢查您還沒有安排?」「門診已經排過了!」個案管理師主動的告知醫師檢查漏排,卻可能換來醫師的不悅,「我查過資料,您看看…好像真的沒有排到…【Cross monitoring:交互監測】」「啊!謝謝你的提醒,我會再安排!」個管師會在病人診療的過程中守護並監測著每一個環節【Situation monitoring:狀況監測】,當發現了有遺漏,會馬上做提醒,務使每個訊息都能被完整的傳達與接收。
而個案管理師也需掌握病人診療的過程及各項細節,有時因醫師過於忙碌,此時個案管理師便會適時的提醒醫師,並使用關鍵語【CUS】如我擔心…這攸關病人安全,我需要釐清…提醒醫師可能會出現的狀況。另個案管理師也會邀請病患相關的診療單位、社工或其他服務人員共同商討、解釋病人的病情,【DESC:解決衝突、2-challenge:重申關切】」在個案管理師的溝通協調下,讓病患及家屬、診療團隊更能掌握病患情況。
個管師並會與專科護理師交班傳遞病情說明會訊息及注意事項,使用結構化的溝通模式【ISBAR】,請專科護理師在接收訊息後覆誦確認【Check back】;並於工作結束之前的事後檢視【Debrief】中與同仁們一同訊息交換、回饋【Feedback】及鼓勵【Handoff】,建立心智共享模式【A share mental model】。以上的情節常常在個案管理的工作上重複的上演著。
癌症照護過程中許多與病人安全相關的部份皆需團隊合作,在接受TRM訓練後,藉著運用TRM的技巧和其他團隊成員溝通,降低個管師被誤解為在找麻煩、推工作,進而解決跨領域團隊之間的溝通問題、避免可能的不良事件、增加團隊合作風氣、提高工作滿意度。因著以病人安全為導向的思考,藉由團隊的合作,給予病人最適切的癌症照護,進而達到病人、團隊、成員三贏的成效是推行TRM最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