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新穎抗生素開立系統 病人用藥安全更上層樓

發布日期
2011/02/17
點閱
324

抗微生物製劑,簡稱抗生素,為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促進人類健康效用最顯著的藥劑。但自學者弗萊明發現盤尼西林以來,抗微生物製劑的發展便開始濫觴,抗生素雖可抑制細菌的生長,但不當使用卻可能造成病人肝腎後遺症,如腎毒性、肝毒性、中樞神經毒性、或妨害骨髓造血功能等。施用於人體的抗生素,研發階段須經過繁瑣的初級實驗-確認對目標微生物有抑菌或殺菌效果、動物實驗-確認對施用的動物無害而有療效、及人體試驗-預估確可於臨床醫療上治療感染症。藥物一般經過肝臟解毒作用,排泄於膽汁、或經由腎臟過濾分泌,以原型藥物經由尿液排出。此意味著,若施用高劑量抗生素於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可能造成病患傷害。因此,任何藥物的使用,除有賴於研發藥廠於劑量使用的指示,更需醫療人員責無旁貸的注意。

抗微生物製劑的管制及抗生素開立系統
由於衛生單位發覺國內細菌抗藥性猖獗,於健保開辦的五年內,陸續明文規定管制性抗微生物製劑的種類、管制條例、及使用條件,期能進一步捍衛民眾健康及緩和細菌抗藥性的發展,感染科醫師的角色由此產生。後經93年SARS的肆虐,感染控制的重要性逐漸深植人心。因此,如何恰當使用抗生素成為感染科醫師的責任。

開立任何藥物,醫師必須於同類藥物群中挑選其一,決定使用劑量、使用頻次、及使用天數(如某藥物 多少劑量 每天給予一次 使用五天)。開立藥物的過程繁瑣、考慮的層面廣,每位病人都期望施用在自己身上的藥物是經醫師殫精竭慮的合適藥物。雖然醫師小心謹慎但難免百密一疏。也因此,藥物劑量上的疑義,始終都是醫療從業人員力不從心的痛。

本院體察到病人用藥安全的盲點,由感染科醫師及資訊室人員合力研發抗生素開立系統。自99年11月起該系統開始運作,守護民眾於抗生素藥物使用的用藥安全。

系統設計上,身高及體重為計算抗生素劑量不可或缺的數據,也因此系統於計算用藥劑量之初,會提醒臨床醫師正確輸入該數據,以供提示劑量建議之依據。於病人身上施用藥物尚須留意是否有體質不符的情形,因此系統提供病人『過敏史』查詢,方便臨床醫師查詢病史訊息。劑量的計算尚須病人血清肌酸酐數據。此外,腎衰竭須透析治療的病人,其抗生素劑量的需求亦異於常人。系統因此提供病人腎衰竭狀態的點選欄位,以便建議適切的用藥劑量於該病人族群。

用抗微生物製劑應對感染症,臨床醫師必須明確知道或大略研判何處為感染部位,畢竟同一種抗生素治療相異部位的感染,其應用的藥物劑量,兩者並不盡相同。臨床醫師須確認抗生素的使用係針對哪一部位的感染,這將確保抗生素的使用在臨床適應症上正確無誤,避免使用非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所建議的藥物治療病人,而產染臨床病情發展的變數。

雖然抗生素能捍衛人類身體健康,對於微生物抗藥性的發展亦須嚴謹正視。抗生素的使用,固然為臨床醫師依客觀的臨床數據,主觀的判斷之作為,但臨床醫師和感染科醫師間若能合作無間,施用正確適當的抗微生物製劑於感染的病人身上,則是病人、醫療從業人員、及減少環境抗藥性細菌等三方面的福祉。

本院促使『抗生素開立系統』的誕生,為嘉義市第一家利用資訊系統協助臨床醫師開立抗微生物製劑的醫院,也是實現戴德森醫師『為愛多走一里路』最具體的表現,同時也代表本院在病人用藥安全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