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青海玉樹義診隊專訪~談心靈成長之旅

發布日期
2010/12/17
點閱
243

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省玉樹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九成以上的房屋倒塌、創下當地史上死傷最慘重的紀錄。

  10月1日上午,本院青海玉樹義診隊出發了,帶著勇氣及全院同工的祝福,踏上海拔近4,000公尺的高原,無懼高山症的不適、環境的惡劣,他們信心交托給 神,完成了任務並平安歸來。

受訪者:院牧部主任卓志錠牧師(以下簡稱卓牧師)、骨科趙麟宇醫師(以下簡稱趙醫師)。

問:投入此次青海玉樹義診行動的動機與原因為何?

卓牧師:當院長答應四川曹聖和主任派出義診隊到青海玉樹後,一直反覆擔心,擔心的是若真派出了,同工的身體不知是否能適應,坦白說,這次的義診任務是有風險的,甚至在進行院內招募時,因為當地環境條件的特殊,正是院內同工躊躇不前的原因。因此,為了讓院方安心,也盼望能給參與的同工一個精神上的支持,就這樣,報名參加了。

問:抵達青海玉樹時所看到的景象為何?心中浮現首要完成的事工是什麼?

卓牧師:我比義診隊的同工提早兩天到青海省會西寧了解當地氣候及工作狀況,簡單說就是進行“通風報信"。踏上青海玉樹後,首先接觸到青藏愛施貧困救助中心的志工。這群來自大陸各省的志工們,當初憑藉著一股熱血與使命感投入災區關懷事工,壓抑著不適繼續關懷,因為被他們的奉獻感動,抵達青海玉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幫他們看診。

問:在青海玉樹義診時,記憶最深刻的事情為何?

卓牧師:一開始,因為義診隊的任務主要是為災民診療,身為牧師的我,心想應該只能做些行政雜務。但沒想到,自己竟也是忙碌的那一個,因為每天早上的靈修會,一、三、五晚上的聚會,陪伴這群志工讀經、聚會、培靈的事工。令人感動的是,雖然只有短暫的一週義診時間,卻能讓當地志工更深認識主,也讓原本因任務使命而緊繃的心獲得釋放,讓我們這群因「愛」相遇的夥伴們更加親密。

趙醫師:在當地,藏族文化已根深蒂固且衛生教育相當原始,宗教、政治、經濟已經緊緊綁在一起,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問過活佛,包括看病前、動手術前、吃藥前,甚至當藥無法解決病痛時,醫生都會問:吃藥前有沒有先唸經?另外,阿摩西林(一種口服抗生素)在當地被視為一種萬靈丹,求診的居民不管懷孕與否,都劈頭直接問:有沒有阿摩西林?錯誤用藥觀念非常嚴重,即使護理師已經反覆提醒與教導,返家後居民仍不會依照用藥指示服藥,有的一把就吞了一堆藥、有的是有一餐沒一餐的吃。

問:此次的義診行動,心靈上最大的收穫為何?

卓牧師:在那個海拔近4,000公呎的化外之地,湛藍的青天與白靄的白雪相互輝映,反射出自己,不但能讓習慣忙碌的心沉澱,同時也重新檢視自己在工作、家庭或與神的關係,都能有更進一步的省思。也透過醫療的服務關懷行動,更深體會人與人互動的喜樂。

趙醫師:在與當地志工接觸後發現,這群投入救災關懷的志工身上幾乎都背著十架,是從贖罪、彌補錯誤的心態出發,而不是傳遞福音、散播神的愛而來的。透過卓牧師每天早上的讀經與培靈,從福音的角度讓他們學會釋放自己,我們所做的重要的事情,是要將愛散播出去給所有有機會和我們接觸的人們,讓他們的心靈重新獲得洗淨,並且能同享在基督的愛裡面。

問:相較於之前的海外醫療短宣行動,最大的不同為何?

卓牧師:和以往海外短宣任務最大的差異,就是語言。和當地的年輕人可以用中文溝通,去除語言的隔閡,所以醫病的信任很快就建立起來。另外就是與當地志工的配合,因為這20幾位志工已經與當地居民培養良好的互動,當義診隊加入後,當地災民都相當歡迎。負責發藥的護理師也說,過去參加海外義診行動,在解說正確用藥就已經花掉許多精神,但在青海玉樹時,不但因此與居民有溝通,心靈也能獲得滿足與成就。

趙醫師:青海玉樹的居民幾乎都是藏胞,在那個環境及各方面條件特殊的狀況下,傳福音的工作可以說是無法進行。但除了宗教信仰以外,我們仍有許多衛生教育的工作要做,所幸當地仍會有志工持續探訪與關懷,建立正確的洗手、用藥及口腔衛生觀念後,將會透過關懷網絡延續並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