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動脈栓塞術」 產後大出血免開刀~
婦產、影像醫學跨科攜手合作 為台灣生育率加油
產後大出血是婦產科常見的產後併發症,當發生產後大出血又無法及時止血時,為保住母體,婦產科醫師往往會選擇將整個子宮摘除。住在雲林縣的蕭小姐就是其中一例,但這次,本院婦產科與影像醫學科跨科合作,以「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出血點上進行栓塞,成功止血,讓蕭小姐不但能免於摘除子宮,現在,還能開開心心的和丈夫規劃準備生下一胎,蕭小姐的丈夫感性的說,要不是醫師的幫助,現在也無法一家團圓。
影像醫學科主任陳文彬醫師解釋,「子宮動脈栓塞術」是運用心導管的原理,利用血管攝影的方式,導管沿著動脈尋找出血點,再將一種遇水膨脹的栓塞物打入動脈內,將供應子宮血液的動脈塞住,幫助病人成功止血,並渡過產後復原的期間,其成功率高達九成。此種栓塞物類似海綿物體,約四至六週後會慢慢溶解,血管將會再次暢通。如此,不但可以成功止血,同時也能避免拆除子宮、保留生育能力。
蕭小姐的丈夫說,產前醫師就已經預告太太是全前置胎盤的狀況,產後出血的機率相當高,雖然產前曾出現過出血的狀況,但經由安胎後仍希望讓寶寶足月後再出生。懷孕第36週接受醫師的建議,正在進行剖腹產前麻醉諮詢時,太太就發生出血的狀況,緊急送入產房後,下午就發生產後大出血。「當時腦中一片空白,反而是太太比較堅強、冷靜」,蕭小姐的丈夫回想當天的情況,直說一切都發生得很突然。
婦產科王培中醫師表示,運用「子宮動脈栓塞術」有兩大重要前提,第一,就是維持產婦的血液循環,因導管是順著血液經由血管找到出血點,維持血液循環是要讓導管能順利找到出血點。第二,必須要是擁有動脈導管、心導管技術及完整設備的大型醫院,加上跨科別團隊順暢的溝通,產後大出血發生時,能隨時準備好設備與醫師搶救病患。
傳統產婦在遇到產後出血且無法有效止血時,往往只能選擇將子宮摘除以保住母體,但這對只生第一胎或想繼續生產的夫婦傷害很大。影像醫學科引進「子宮動脈栓塞術」後與婦產科團隊合作,目前已完成14例。透過跨科別有效且順暢的溝通系統,在產房如發生產後大出血的情況時,只要一通電話,就可立刻進行「子宮動脈栓塞術」,搶救產婦的生命與子宮,保留生育能力。婦產科醫師王培中提醒,接受「子宮動脈栓塞術」後的產婦,術後保養要特別注意中藥的成分,尤其是含活血功效的藥材應盡量避免,以免發生讓栓質提早溶解,讓子宮再次發生出血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