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營造高優質的住院環境

發布日期
2010/12/17
點閱
199

記得前幾年到大陸醫院參訪時,一走進他們的病房即看到天花板上方掛著大大的〝安靜〞字眼提醒所有人員,醫院中音量維持是重要的。但要維持的困難度非常高,其中人為因素佔最大部份,包含醫療人員家屬、訪客及其他維修人員,為了希望讓所有民眾能一起維護醫院環境安寧,給病患靜悄悄的休養環境,我們著手進行外科病房噪音降低改造計畫,讓住院中的家人擁有一個優質的住院環境。

  台灣環保局法規中,醫療院所規範是特定噪音保護區。美國環境保護署更建議,其音量應維持在40-50分貝,若超過60分貝,將有一半以上的人產生厭煩程度持續增加,且對其身、心、靈將產生不良的情形。有報告提到醫院的噪音主要來源是人為因素,其中又以交談聲為主要因素,其次是醫療儀器或治療車所發出的聲音,在吵鬧的環境中工作,對人體健康影響層面很大,尤其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下,會造成心跳加快、緊張不安、工作效率降低、疼痛感增加、傷口癒合不佳等負面影響,故提供環境安寧將是醫療院所不可忽視的議題。

  近幾年外科病房服務滿意度調查中發現,在環境安寧滿意度僅約七成,且一直持續都未達閾值,可見噪音問題的確影響病患及家屬對醫院醫療服務品質的評價。爲了提供病人優質的住院環境,引發專案小組改善病房分貝量的動機,提昇住院病人對病房安寧的滿意度及降低病房分貝量。

  當專案計畫啟動,如火如荼展開調查後發現,病房平均分貝量為60 分貝,且共有57次超過60分貝,專案小組針對問題透過資料查詢、腦力激盪及創意思考,提出七項改善措施,以達到降低病房分貝量至55分貝以下之終極目標。其七項措施如下:

一、護理人員講話聲音大之問題:改為分組交班方式,將原本全部在護理站交班的組別分成二組,一組於會議室交班,另一組於護理站交班。

二、建立糾察隊制度:負責人員需配戴糾察隊徽章,並提醒工作人員需控制音量,此創意來源自小學生糾察隊制度。

三、護士鈴聲音之問題:以調整單位護士鈴聲音,調整至可聽見聲音為原則,同時再將每班小組長坐位更動距離護士鈴最近位置,以利叫人鈴響起縮短響鈴時間。

四、關門聲大之問題:運用塑膠或橡膠軟墊為緩衝物質隔絕振動傳遞,專案小組經測試後選定0.5公分厚度緩衝條,採買後於護理站內六個門上安裝。

五、換藥車上泡鑷罐聲音改良:設計以泡鑷罐防音套(如圖三),利用透明引流管剪裁可套住泡鑷罐上方之大小,並以可高壓消毒之膠帶粘住管子交接處,整組高壓滅菌後使用。

經過本專案小組努力找出噪音源及改善後進行結果調查,發現病房平均分貝量由60分貝降至為52分貝,達到本專案低於55分貝的目標,其中大於60分貝次數由57次降至10次,主要導致噪音問題比率也明顯改善,11月份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調查得知,環境安寧滿意度由72.2%提升為84.4%。由此可知,降低環境噪音,不但有效改善同仁的工作環境,降低了工作時的煩躁感,也提供了病患及家屬住院期間的環境安寧,進而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的服務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