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在婦女生命中具有重大意義,它交織著寶寶誕生的喜悅及待產時的陣痛與何時生產的不確定感。為了緩解待產期間的不適,學者指出可使用生產球來協助。「生產球」是一種PVC材質的氣球,早期運用在物理治療,1980年Perez與Simkin在美國應用於產科中,故稱之為生產球(Birth ball)。
傳統產婦待產的因應措施,常常是躺在床上,加上家人的鼓勵與信心喊話咬牙熬過去,而產前學習的拉梅茲呼吸法常因疼痛而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故現今臨床上選擇無痛分娩來減輕痛楚的產婦比率愈來愈高,甚至有人因無法忍受乾脆要求剖腹生產,只求快速脫離陣痛的感受,可見待產期間對產婦來說真的很辛苦。
學者指出,要改善待產時的疲憊、會陰肌肉的壓力及背痛等等的不舒服,建議可協助待產產婦改變姿勢及下床活動。若身體採取直立的姿勢可讓骨盆鬆弛、減少下腔靜脈壓迫,增加胎盤血流,緩解疼痛的感覺。坐姿可讓雙膝自然90度垂下著地,促使身體成為放鬆的姿勢,緩解產婦的生產疼痛。待產期間可使用生產球讓待產婦女坐在球上,自然前後搖動如同搖籃般,可以讓產婦經由緩和移動產球,以促進姿勢改變、減少宮縮時的疼痛感及激發自然且慣性活動。
另外,坐在生產球上,能幫助慢慢放鬆下半身的腹部肌肉群,藉由晃動也能暫時轉移產婦對子宮收縮的疼痛感受之注意力,且因為球面的柔軟能促使產婦感到安全與放鬆,生產球可讓產婦身體採不同的姿勢,如坐姿、趴姿及直立的姿勢,降低待產時的背痛,增加胎兒下降旋轉,並保存產婦待產中的力量,將力量用在分娩時。多數使用過的產婦認為有幫助,但具有高危險因子的產婦包含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胎盤剝離及使用止痛劑的待產婦等,並不建議使用生產球。
本院產房希望藉由「生產球」幫助準爸媽渡過難熬的生產過程,產房護理人員從旁指導,根據產婦的情況,引導進行合適的姿勢,陪產者亦可時時在旁協助產婦。不同的生產球姿勢有不同的效果,如站姿以左右或上下滾動生產球,可以緩解背痛、蹲姿能幫忙骨盆外口變寬、趴姿可緩解下腹痛、坐姿則有助促進胎兒下降旋轉,讓產程順利進展,規律的晃動則能讓陣痛的產婦轉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