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女性在自殺企圖上是男性的三倍,但男性自殺身亡卻是女性的兩倍,學者的解釋是男性與女性嘗試自殺的方法有別。女性選擇的自殺方式相對於男性較不激烈,經急救後挽回的可能性較高;而男性採用的方法常是較為激烈、致死率較高的行為。若以年齡而言,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65歲以上與45-64歲。
除此之外,以長期觀點來看,親人或本身在過去有嚴重憂鬱症、精神疾病,或是本身具有嚴重身體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以及曾有自殺企圖、失業、獨居者,皆為自殺高危險群。
曾經有自殺想法的人很多,但並非皆有勇氣嘗試自殺行為,但很多自殺死亡案例,生前曾經多次自殺獲救。造成自殺原因並非單一,而是多種因素交互影響而來:
1.個人特質: 人格及情緒處理方式較不成熟、 環境適應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較弱。
2.環境因素: 家庭、學校、人際關係..等因素。如家庭關係衝突、離婚、失業等。
3.疾病因素
4.生活上的重大變化
5.壓力與情緒調適問題
大部分成功的自殺是有計畫的,在自殺之前也有些訊息表徵,周遭朋友若能留意這些可能的潛在因子,適時拉他一把、化解危機,常可避免不幸的發生。潛在因子如:
1.語言方面:藉由口語、日記...等,表現出想死的念頭或常以死亡為話題。
2.心情方面:情緒低落、覺得絕望、無助...等等的情緒變化。
3.想法方面:負向思考,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人在乎我、只要我消失後,所有的問題就會結束...等。
4.行為方面:突然地、明顯地行為改變,例如:立遺囑、由開朗變退縮、交代後事、將自己心愛之物分贈他人、留下遺書、與家人或外界關係變得疏離、冷漠。
我有自殺意念時,該怎麼辦?
>自我意識到有想不開的想法時,要找情緒抒壓的方法。
>向自己信賴的家人、同學、同事或是老師求助。
>找諮商輔導機構提供協助。
>將自己的困難說出,請求協助。
當周遭親友有自殺意念時,我能做什麼?
>傾聽與陪伴
>不帶有任何的價值觀或指導~無條件的傾聽。
>不批判的同理態度~當事人願意傾吐潛藏的心事,對當事人即具有舒緩功用。
>給予支持與鼓勵
>鼓勵樂觀想法、支持正向行為。
>尋求支援
>聯繫當事人親屬,必要時尋求專業機構協助(醫療、諮商輔導機構,如:張老師、生命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