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層醫師看海外醫療
有時候我們會以為:「醫療團等於度假團」,但其實不然,上車時行李堆到走道上,都是義診所需的藥材及物品,大家搬得手臂很痠。短宣隊白天要看病、參訪社區,另有社交行程,晚上還有晚禱及檢討會。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吃的都很好,很多海鮮食物,卻沒有蔬菜(也許因為我們是客人的關係)。
我們第一天參觀黎剎醫學中心,是馬尼拉較具規模的公立醫院,普通病房是一個小房間,可以擠到十個病人,自費病房一間至多住三個病人,所以在那裡,沒有錢就得跟大家擠通鋪。而加護病房的設備,只有簡單的床、呼吸器、電擊器、監視器。急診大概五床到十床,只相當於我們急診的外科區。
這次菲律賓短宣分成兩隊,有一隊留在馬尼拉,我們則到蘇素銀省,住在蘇素銀市,我們去三個地方義診,分別是一個半小時車程的Santa Magdalena,一個小時車程的Barcelona,及約45分鐘的Castilla。看診的情形,是一位醫師配一個翻譯,通常很年輕的媽媽帶三、四個小孩一起來看病,王副院長和他的學生做衛教,大家都學得很高興,病人像潮水一般的湧過來。
本次義診,當地也提供牙科服務,只有拔牙沒有補牙,拔完牙齒後,器械放在消毒液中,刷洗完、晾乾後再繼續使用,我問同行感染科的吳俊昇醫師,他表示像肝炎或HIV病毒,光靠這樣是無法預防的,也許後續可以討論協助他們的方式。
用愛彌補缺憾,為她創造奇蹟
在當地遇見小Laiza,看起來一歲多,其實已經三歲了,體重只有十公斤,會長到這麼大是蠻不容易的,因為兔唇、沒有上顎,從小就用灌食;因為沒辦法吞嚥,所以很容易嗆到,萬一嗆到,容易有吸入性肺炎。我們想幫助她修整上顎,所以聯絡了羅慧夫基金會在馬尼拉的分會,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她募款,讓她可以從蘇素銀到馬尼拉接受治療,而這種手術不可能只做一次,加上語言治療,需要來回很多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為她創造奇蹟。
自省
我幫助了那些看診的人嗎?也許他們幫助我的更多,讓我知道我是如何的幸福,擁有很好的醫療資源。雖然我們只去三天,但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人在關心他們。當我們討論這個計畫要如何繼續下去的時候,我思考著「愛」是動詞還是名詞?
我們的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帶著妻小與簡單行囊落腳台灣,走遍全台深入各鄉里,選擇貧脊嘉義來回應上帝的呼召,效法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展開醫療傳道工作。這些都是動詞,用愛與行動來表現上帝對我們的愛,當他來嘉義的時候,也許沒有想到四、五十年後,保健院區會蓋起來,甚至晚上跟上帝禱告的時候,也許也會問上帝,明天會是什麼樣子?可是他的堅持,所以嘉基有現在的規模,這不是因為他的工作,而是上帝的工作。如果我們有信心,應該持續做下去,如果這是上帝的應許,會讓這件事工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