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珍愛生命 希望無限

發布日期
2010/02/17
點閱
175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
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摘自作家黃春明《國峻不回來吃飯》


  這是作家黃春明在兒子自殺後一年所作的詩,不知情的人在初看這封信之時,或許還會以為這只是一位父親寫給久未歸回的兒子,是一封催促著兒子返家吃飯的家書,但這卻是一封寫給兒子卻又無處投遞的信。作家黃春民的兒子黃國峻也是一位作家,於三十歲之時選擇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朋友,作家袁哲生,隔年也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走的人瀟灑的走了,徒留下的只是活著的人,永遠無法抹滅的傷口。
 
  「回來吃飯」是東方人聯繫家人感情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種歸屬感的行為,但在近幾年來,自殺已經佔上了國人前10大死因,2006年台灣每一天有12人自殺身亡,也就是說平均每1小時59分,有一人自殺死亡,這些人都選擇了不回家吃飯。這些數字逐年以倍數快速的成長,但更多的數目卻是隱而未見的,在這些自殺的統計裡面,遺留下最多的便是親人無限的錯愕與悲傷。自殺學專家Edwin S. Shneidman的估計,每ㄧ人自殺死亡,至少就會產生六個自殺者親友,所以過去二十年全台約有二十六萬三千名自殺者親友,而經歷過親友自殺身亡的民眾,更出現較高比例的情緒與生活的困擾;由此更可以得知,自殺不再只是個人行為問題,而是影響整個社會群體的重要議題。

  近年來行政院衛生署委託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辦理自殺防治工作,成立國家級自殺防治中心,推廣「珍愛生命,希望無限」的基本信念,讓「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的概念也能落實到每個人心中!也極力倡導倡導「自殺防治守門人」(Gatekeeper Training For Suicide Prevention),強調每個人傾聽、支持與陪伴個案,並有效的轉介相關單位協助;自殺防治守門人123,即是教導民眾防範自殺的技巧,「123」是指1問、2應、3轉介:

一、問:了解情緒困擾的問題及程度、評估其嚴重性,辨識是否屬於自殺高風險群。

二、應:回應當事人的想法,減少當事人覺得「被遺棄」的感覺。

三、轉介:當個案出現自殺自傷身心的問題、潛在的精神疾病或超出自己助人的能力範圍時,則應主動積極的協助轉介處理。

  很多人都怕提出自殺這樣的字眼,不願提也不敢與當事人討論,其實適當的與當事人討論,往往可以提早化解危機,提供適時的幫助。基本上,大多數的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真正的自殺之前,是有些訊號表徵的,首先就是要懂得辨識這些危險的訊號,若有任何徵兆出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其次是傾聽與陪伴,這時聽是比說更重要的,表達傾聽、接納、不批判的同理態度,當事人也願意傾吐潛藏的心事與痛苦;最後則是考慮轉介,尋求專家的協助。
現在各縣市衛生局設立有自殺防治中心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另有「張老師」、「生命線」等機關團體提供心理關懷輔導,在醫院中亦有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門診等,這些都是可轉介的機構,多關心周遭朋友,簡單的「守門人123」步驟,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全國自殺防治諮詢專線】
 生命線:1995 (你救救我)
 張老師:1980 (依舊幫你)
 行政院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