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醫療種子飛越國際藩籬─菲律賓蘇素銀省立醫院來台交流

發布日期
2009/12/17
點閱
284

嘉義基督教醫院長年致力於海外醫療援助,自2005年起,承接衛生署及外交部的委託,參與國際醫療援助計畫,與菲律賓蘇素銀省立醫院(Dr. Fernando B. Duran Sr. Memorial Hospital)締結成為姐妹醫院,開啟台、菲雙方民間交流、城市邦誼的新頁。

蘇素銀省(Sorsogon)位在呂宋島南端,面積2,141平方公里、人口約65萬(參考:嘉義縣、市約1,962平方公里、人口約83萬),省會在蘇素銀市。蘇素銀姐妹醫院為100床的醫院,設備規模大約是嘉基二、三十年前的樣子。姐妹醫院共有18位醫師,主治科別分為內、外、婦、兒、牙科;護士總人數40名。每日門診量約100~150人、設立開刀房,然僅施行小手術,無電腦斷層等設備。

2009年8月,蘇素銀省立醫院派出2位醫師、3位護理人員,以及省政府的財務官員前來交流學習。依照每個人的專長與期待,安排到臨床實務單位學習,並實地走訪嘉基的社會服務機構,如:長青園、再耕園,周末則由菲勞中心接待,參與菲勞聚會,了解新移民生活,並在嘉義及鄰近的台南、高雄體驗台灣風土民情。

以下內容節錄自此行來訪人員的心得:

蘇素銀省立醫院內科,Erwin L. Javier醫師:

我有機會與所有神經內科的主治醫師一對一的討論,然後輪流跟著每個醫師巡病房、加護病房與急診。我提出想學的病例,所以就癡呆症討論其分類、症狀,例如頭痛、頭昏與眩暈,如何從病史和神經學檢查中分辨其中的不同與重要性。我有機會觀察病人正在作腦波圖、 肌電圖及神經傳導的檢查,也討論了其重要性及病徵;在討論之中,也從電腦螢幕中看一系列腦部斷層掃描及磁振造影的片子,讓我更熟悉如何從腦部的影像判斷正常與不正常。總括來說,從他們分享的專業、合作中,我期待從神經學領域學到的目標都達到了,感謝主治醫師們的耐心,還有百忙之中抽出的時間。


蘇素銀省立醫院護理部督導,Evangeline A. Nicolas:

我們參觀了幾個不同醫療單位,我觀察且學習到每個單位的裝配。高科技的儀器配備都是我從沒見過的,且各單位的督導及護理長向我們解釋感染管制的政策、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都全面的落實了。護理人員的教育訓練令人印象深刻,課程全面,而且是免費的;有護理訓練中心及臨床技能中心,並提供護理新進人員職前1個月的課堂訓練、2個月的臨床訓練。


蘇素銀省立醫院開刀房督導,Marilyn L. Angeles :

嘉基的開刀房非常尖端與現代化,擁有自動化與電腦化的高科技儀器,足夠的人力包含有熟練技能的專業人員,以及受過訓練的技術人員。開刀房、供應室、及管染管制的措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術前等待區、開刀房、恢復區都有考量足夠的器械供應與儀器設備。經過這次的見習,當我回到蘇素銀之後,我將清點醫院可用的資源,並與醫院主管追蹤儀器設備的使用情形。


蘇素銀省立醫院護理部副主任,Gloria F. Babasa:

我們有4天在醫療單位參訪,獲得很多元的學習經驗,在病房的管理方面,我觀察到病房的清潔、守規矩的重要性,還有護理人員對我們、病人、家屬及同事們親切、溫暖的態度,使用高科技進步的儀器照護與治療所有的病人,充足的醫療器材與設備,足夠且有經驗、能力的護理人力,還有許多實際進行的方案,例如:病人安全、護理進階及感染管制等都非常地落實。

我們也有機會參加菲勞中心的聚會,感受到神的靈充滿我們,讓我們在台灣的旅程更受祝福。之後我們參觀了日間照顧服務,在這裡我了解到賦能給慢性病老人,我也見證到對健康老人推廣健康促進的重要性,在每日運動、遊戲等活動中,讓他們仍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享有快樂的晚年。


蘇素銀省政府財務官員,Belinda J. Gacosta :

在來台灣之前,我對此行並沒有太大的期待,但在這裡的每一天,我發現且訝於台灣─特別是台灣的人民。我從台灣人的做事用心、堅定、工作認真,發現台灣人非常溫暖、親切、慷慨的分享他們的時間、才能、與珍寶。台灣的經濟已達一定的成長與穩定,但仍然繼續努力著,這裡有很多的企業與工廠,不僅創造工作機會給一般人,也照顧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權。


蘇素銀省立醫院骨科,Andrew A. De Castro醫師:

我已經在蘇素銀省立醫院從事骨科手術20年,但我有很多在骨科教科書裡找不到答案的問題,然而,在嘉基4個階段的訓練課程,很多長期在我心中的疑問已獲得解答,這都要感謝嘉基優秀的骨科醫師,即使在很小的細節上願意給予的協助。

我學會用18號針治療板機指最簡單的方法,謝謝遲維新醫師,讓我第一次見習到使用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膀問題及腕隧道症候群,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為治療嚴重的關節炎所做的膝關節置換術。謝謝嘉基隨時都準備好幫助更偏遠國家,幫助那些耐心安靜等候神恩典的人們,謝謝你們願意分享愛與關懷,謝謝你們成為一所屬神樣式的機構。


從他們的文字中,得以窺見他們眼中台灣的醫療環境,對現今醫療資源仍貧脊的地區而言,我們所擁有的已是豐豐富富,但嘉基不以此為自滿,仍然願意將所擁有的與需要的友人分享,每年不僅接受姐妹醫院醫事人員前來學習,也派遣醫療短宣隊,不間斷地與當地醫院、教會分享傳遞上帝的愛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