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胖,就不吃飯?
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飲食逐漸精緻化,國人在穀類的攝取量愈來愈少,尤其多數女性認為穀類容易發胖,因此選擇少吃甚至不吃,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一碗飯的熱量約為280大卡,然而一份8盎司的牛排,不算烹調用油已有接近1000大卡的熱量,且動物性油脂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容易對身體產生危害,所以應該減少肉類的攝取,增加穀類的攝食量,才是健康正確的飲食概念。除了增加穀類的食用量之外,在選擇上更應多選擇胚芽米、糙米、全麥代替精製白米、麥等,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另一方面,全麥或是添加麩皮的製品,口感較粗糙,在製作時有些產品會添加過多的油脂使其較潤口,在選擇上應多加注意。
豆類取代部分肉類 低脂高纖又營養
國人的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豐富,大多來自肉類,然而肉類含有高量的脂肪,尤其動物性脂肪中的飽和脂肪,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對於健康的危害較大,加上肉類缺乏膳食纖維,因此建議多以豆類來取代部份的肉品,即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亦可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可謂一舉兩得。要獲得豆類的營養,最好吃整粒豆類,例如:黃豆燉湯、毛豆炒酸菜、黃豆糙米飯等,這些豆類食品未經過加工,可以保留完整營養,對身體很有幫助。
加工食品高鈉且多添加物 新鮮食物最好
建議民眾在飲食的選擇上,儘量以新鮮的食物為主;罐頭及各種加工食品,應適量選用,因為在加工的過程中,都加入了鹽或含鈉的食品添加物。另外一些含鈉量較高但卻不易被人察覺的食品,如:麵線、油麵、甜鹹餅干、甜鹹蜜餞等,因為都添加了含鈉量極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所以也不宜大量食用。
小心看不見的脂肪
自然界食物中,除了一般生鮮蔬菜、水果和多數五穀根莖類,脂肪量很少外,其他食物的含量都不少。飲食中脂肪的來源,除了看得見的,如:烹調用的各種油、肥肉、培根、肉類外皮、奶油之外,還有許多食物含有的脂肪是看不見的,如:酥皮點心、乳酪、鮮奶油、熱狗、油豆腐、椰子肉、奶精、花生、瓜子和許多油炸食品,都含有多量的脂肪。
飲食小技巧 幫助降低攝取脂肪量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微改變一些飲食習慣,運用小技巧,就可以輕輕鬆鬆降低飲食中的脂肪量,例如:
(1)適量攝取豬、牛、羊等畜肉,因為畜肉的脂肪量較高,如果改吃禽肉(雞、鴨)、魚肉或是豆類等,脂肪量就會減少。
(2)喝鮮奶可以改喝低脂或脫脂鮮奶,燉紅燒牛肉時選牛腱肉代替牛腩等。
(3)多吃飯少吃肉,吃肉之前先把皮和肥肉去掉。
(4)吃麵包時不要塗奶油、花生醬。
(5)糕餅點心要適量食用。
(6)多吃蔬菜及新鮮水果。
(7)喝湯時撈掉浮油。
(8)選好油:選擇橄欖油、紅花籽油、芥花油等,避免使用豬油、奶油、乳瑪琳等。
(9)減少用油量,多蒸煮、適度炒煎、少油炸。
(10)善用烹調器具,例如:使用烤箱、微波爐烹調或利用不沾鍋,可輕而易舉減少用油量。
(11)將肉類切成細絲、丁狀及片狀,再搭配蔬菜、豆類烹煮。
(12)減少裹粉用量。
(13)少使用絞肉半成品。
(14)製作生菜沙拉或水果沙拉時,可用凝態的優格或檸檬汁、醋調味,少使用美乃滋或沙拉醬。
脂肪攝取過量雖是造成許多慢性疾病的主因,但脂肪對身體也有許多重要的功能,是身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所以,我們需要將飲食中的脂肪量控制在適當範圍內,而不是完全排除脂肪。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自然健康的食物,均衡的營養,適度的運動,就能幫助您遠離疾病、活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