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腦中風復健 把握黃金治療期

發布日期
2009/12/17
點閱
245

腦中風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疾病,為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的第三位,也是造成重度殘障的最主要疾病。在腦中風存活的病患中,約1/2到2/3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包括:半側偏癱、半側感覺缺損、口齒不清、失語症、吞嚥困難等。上述症狀造成病患的失能,需要復健治療的介入,指導病患重新學習失去的功能。

復健的目標,並非治癒受傷的腦組織,而是協助病患在日常生活上,盡可能的獨立自主。要達成日常生活獨立自主的目標,需把握以下幾點原則,包括:

1、及早接受復健治療。腦中風發生後,只要病患意識清楚、生命現象穩定、腦中風所引起的神經症狀不再惡化,復健治療應及早介入。研究也發現及早接受復健治療,不但不會增加病患的危險,而且可以加快功能的恢復。

2、把握復健的黃金治療期。中風後三個月內,是復健的黃金治療期,此時功能的恢復最快,復健的效果也最好。中風後三到六個月,功能的恢復速度明顯降低。中風六個月以後,功能的恢復逐漸停止,此時復健進步的空間十分有限,復健的目的在於維持現有的功能。

3、病患需有復健的動機。腦中風的復健與兒童學習彈鋼琴一樣,都需要長時間的重覆練習,假若病患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學習的效果一定會較好。

4、需要家人的支持。尤其配偶的支持,更是復健成功的要素。約1/3的中風病患會產生中風後憂鬱症,造成病患不願意接受復健,此時除了藥物的治療,更需要家人的支持與關懷,陪伴病患度過人生的低潮。

5、需要有經驗的復健團隊。良好的復健治療品質,也是復健成功的要素。復健團隊成員包括:

(1)復健科醫師:評估個別病人的復健需求,依據病患的病況開立訓練計劃處方,並整合復健團隊的運作。

(2)物理治療師:指導病患從最基本的翻身、坐、站、到步行,循序漸進地達到自行走路的目標。

(3)職能治療師:特別著重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例如吃飯、刷牙洗臉、上廁所、洗澡、穿脫衣服等,透過職能治療師的訓練,使病患達到日常生活的獨立。

(4)語言治療師:顧名思義,就是在治療病患的語言問題,例如:失語症、口齒不清。另外,病患若有吞嚥困難,可藉著吞嚥技巧的訓練,使患者能安全地進食。

雖然腦中風十分可怕,但是經過復健治療,85%的病患可以自行走路,約1/2的病患日常生活可以獨立自主,所以只要把握以上的原則,積極接受復健治療,有很大比例的病患,可以擺脫失能,達到自行走路與日常生活獨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