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型態轉變,外食人口增加,現代人飲食日趨精緻化、高脂肪、高熱量及纖維質攝取量不足,導致許多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肥胖、代謝症候群、慢性疾病等罹患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落實「均衡飲食生活化」的飲食原則,可減少飲食不當所引起的疾病。
均衡飲食就是每天攝取的食物,足以充份提供身體熱量及各種必須的營養素,通常食物中不只含有單一種營養素,而營養素在不同種類食物中的含量也有所差別,因此想要吃的均衡又健康,就要多樣化且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同時也要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
六大類食物種類介紹如下:
一、 奶類
牛奶及發酵乳、乳酪等奶製品都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蛋白質。
二、 五穀根莖類
米飯、麵食、地瓜、馬鈴薯、南瓜、紅豆、薏仁等主食,主要是供給醣類和部分蛋白質。
三、 肉、魚、豆、蛋類
蛋、魚、海鮮、豬肉、雞肉、豆腐、豆漿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四、 蔬菜類
各種蔬菜,主要是供給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質。深綠色與深黃紅色的蔬菜,例如:菠菜、地瓜葉、紅蘿蔔、甜椒等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
五、 水果類
各種水果,主要是供給醣類、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質,例如:橘子、芭樂、香蕉等。
六、 油脂類
炒菜用油及花生、杏仁、腰果、瓜子、開心果、松子等堅果類,主要是供給脂肪。
現代人工作忙碌,外食頻率增加,幾乎與「外食族」劃上等號,許多人怕胖以致於不敢吃米飯、麵食等含澱粉類食物,反而攝取過多魚、肉、海鮮及油脂類,再加上喜歡吃重口味、精緻甜點及含糖飲料,懶得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更容易導致身材走樣,其實我們的每日飲食金字塔最底層是五穀根莖類,依序是蔬菜類、水果類、奶類、肉魚豆蛋類,最上層是油、鹽、糖類等調味料,在不均衡的飲食習慣下,容易導致我們的飲食金字塔搖搖欲墜,身體健康也跟著亮起了紅燈。
我們在每日飲食中,應當依照飲食金字塔的份量與比例攝取,最底層的五穀根莖類要吃最多,至少可以有一半是全榖類,可增加纖維質攝取量;蔬菜、水果類要吃多些,但需注意水果中含有醣類,並不能取代低熱量的蔬菜,建議每天至少吃3份蔬菜2份水果;奶類及肉魚豆蛋類要吃適量,奶類建議可以選擇低脂奶或脫脂奶,肉魚豆蛋類則選擇脂肪量少的禽肉、魚肉或黃豆製品;最上層的油、鹽、糖類等調味料要少量攝取,因為提供的熱量高,且容易因攝取過量而導致慢性病上身。
為了健康,每天除了須均衡飲食之外,更要加上「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以及多喝白開水、多運動的原則,另外提醒大家,價格昂貴的食物並不一定表示它所含的營養價值高,因食物的營養價值是依食物所含的營養素種類含量而定,選擇當令的各類生鮮食物,不偏食且不過量,才能吃的均衡健康又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