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正確的認識「痛風」

發布日期
2009/10/16
點閱
166

前言
社會文明的進步,帶給人民富裕的生活,卻也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許多文明病提早向台灣人們報到,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曾幾何時已經圍繞在你我身邊,和這些疾病息息相關的「痛風」,也悄悄地在每個夜裡,發動它的革命。
「痛風」,這個對大多數人都不算太陌生的疾病,在這幾年有了新的發現及新的治療觀念,希望利用這次的介紹,能帶給普羅大眾正確的知識,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痛風的定義
痛風不只是關節炎,而是指尿酸代謝異常的一種疾病,它可以是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演進到急性的單一關節炎發作,若沒有做適當的控制,它會增加急性關節炎發作的頻率,進而導致許多痛風石在皮下或關節的結晶沈積,成為急慢性交替發作的關節炎。輕者關節失去功能,重者會因著感染而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是這些高尿酸血症的痛風病人,正持續地受到痛風對於心血管、腎臟等內臟無情地殘害,而走向提早衰老的人生。

痛風關節炎的發病
典型的發作第一次大多在足部,尤其是大姆指,也常在足背、脚踝或是膝關節,手部的發病相對的較少。在促發因子的催化下,多在半夜、大清晨發作,嚴重的關節疼痛急速地侵襲,很快地使病人失去行走的能力,又因發作時連風吹過都會感到疼痛,才名為「痛風」。隨著發炎的來去,約在五到七天後又趨於風平浪靜,尿酸的寧靜革命正為下一次的發作準備。這個緩和期會隨著嚴重度而縮短,演變成多發性的關節炎,而這也讓許多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更加複雜。

痛風的高危險群
古希臘醫學先驅希波克拉底曾有這樣的觀察:「太監和更年期以前的女子不易得痛風,年輕男性除非荒淫無度,才會得痛風。」後來的學者發現,原來女性賀爾蒙有促進排尿酸的功能,而色與食因常在一起,男性因為食的失控,才招致痛風。此外,有家族史、肥胖、嗜酒者(尤其啤酒)、有內科疾病致代謝加速者(如:乾癬患者)或某些藥物的使用者(如:利尿劑、低劑量阿斯匹靈),都是容易得痛風的高危險群,尤其是後者,更是這幾年急速增加的族群,正悄悄地改寫台灣痛風的流行病學。

痛風的治療
成功的痛風治療需要醫師和病人一起努力,甚至還要加上家人朋友的合作,並非偶爾看看醫師就可以痊癒。一般我們將治療分為急性發作期和慢性緩和期,除了藥物使用不同外,平日保養和注意事項也有異同,分述如下:

  一、急性發作期(約發病的前七天):
    1、藥物:以秋水仙鹼、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為主的治療。因個人情況不同,醫師會有不同的選擇,以最小發生副作用的可能,達到最快速疼痛緩解,恢復病人正常的生活。

    2、自我照護:必須讓發病的關節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不是去運動,可以冰敷降低發炎程度,並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熬夜和心理、生理的壓力;飲食上不必禁食,卻也忌諱高熱量及高普林的食物,並儘可能不要服用易引發痛風的藥物。

  二、慢性緩和期(約發病七天後):

1、藥物:除了低劑量的秋水仙鹼外,因不同體質狀況給予不同的降尿酸藥物,由專業的醫師為您量身訂做,並配合追蹤,調整劑量,務使血中尿酸值降到6 mg/dl以下,才能有效預防再發。

2、自我照護:若關節已無疼痛或不適的感覺,可以開始做緩和的運動,唯運動中水分的補充很重要;另外,若尿酸值已穩定在6 mg/dl以下,適量均衡的飲食即可,對於吃的方面就不必再有太多的禁忌,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及適度的舒壓即可。

結論
關於痛風,民間仍存在許多疑問及錯誤的觀念,礙於篇幅,不能多述。在正確地認識痛風後,它就不可怕了。若您是痛風的患者,只要您認真地面對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按醫師指示服藥,相信便能遠離痛風的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