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五十年經驗的糕餅滋味

發布日期
2009/08/18
點閱
161

「做糕餅最重要的就是手勁兒,要揉捏均勻,做出來的糕餅才會又Q又香。」下午四點半,本院附設護理之家飄出濃濃的糕餅香,只見交誼廳裡每位社工人員認真的揉捏著麵糰,一旁的老人們都迫不及待的頻頻擦口水。一位年近90歲的阿公穿梭在社工中,神采奕奕的指導著,他就是擁有五十幾年手工糕餅製作經驗的老師傅─炳坤阿公。
  
今年87歲的炳坤阿公,20歲就當學徒開始學作糕餅及麵包,從台中到高雄,學會了許多中西式糕餅製作。不論是Q香的傳統糕餅、酥脆的手工餅乾或綿密的蛋糕,吃過炳坤阿公做的糕餅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直說「讚!」。72歲才退休的炳坤阿公,即使退休後仍不願放棄最愛的糕餅製作,幾乎每天下午都幫孫子烘焙各樣的糕餅當點心。一直到73歲在一次意外失去右眼後,才放下糕餅烘焙,並進入本院附屬護理之家接受照護。
  
本院護理之家督導吳淑碧表示,炳坤阿公是97年進入這個大家庭,不愛熱鬧的他,總是窩在單人房裡封閉自我,社工員發揮耐心與愛心,他才漸漸開始與人交談。在一次的聊天中,知道炳坤阿公對於糕餅製作的熱愛,便開始計畫讓他再圓繼續做糕餅的夢想。在炳坤阿公的同意下,大家開始籌備他的「復出大會」,還記得第一盤作品出爐時,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把還燙手的糕餅往嘴裡送。「小心!還擱燒啦!」炳坤阿公滿意的笑臉到現在還深深印在所有社工員的腦海裡。
  
有了第一次試做的成功經驗,大家便動了起來,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請炳坤阿公教大家做糕餅,就連家屬品嚐過後也都讚譽有加。之後,炳坤阿公又敎社工們製作具濃濃古早味的鳳梨酥、餅乾、蛋糕、太陽餅…等。炳坤阿公說,其實進入嘉基附設護理之家後,他以為應該就這樣一直到最後一天了吧!從沒有想過還有機會可以再做糕餅,「趁我身體還勇健的時候,可以多教一點,將這些技術學起來,就是所謂的經驗傳承」炳坤阿公滿足的說著。

嘉義基督教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結合醫療、復健、心理、營養、社工、院牧,提供身心靈全人的照護,讓有病痛的、年老的、殘疾的,在平時享有休閒、復健活動、社工心理關照及就醫陪伴的居家生活服務,給予真心的關懷及溫馨、安全且有尊嚴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