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病人權利條文第一條明定:「本院對所有病人均公平對待,不分疾病、性別、種族、地理位置及社經地位,每位病人皆能平等的接受適當的醫療服務。」為提供外籍病人平等的就醫權利,使用病人能聽懂的語言,讓他們理解醫療過程,本院提供了泰語、菲語等就醫翻譯協助。
本院因鄰近頭橋與民雄工業區,自1995年前後,開始有愈來愈多外籍勞工到嘉基體檢與看病。一開始,是由在泰緬長期宣教返嘉的林雪卿宣教士義務熱心協助泰勞看診的翻譯需要。但看到外籍朋友在身心靈各方面之需要,於是嘉基先後自泰國邀請艾應昌牧師夫婦,以及已在台做菲勞工作多年的尤萬安牧師夫婦,前來嘉基,成立了泰語福音中心與菲勞福音中心,長期關懷泰籍與菲籍的外籍勞工、留學生與新移民。
於是,在協助外籍朋友就醫的事上,這兩對牧師夫婦成了便利超商-24小時待命。除非人在外地,否則均是隨call隨到,即使是颱風天、寒冬的三更半夜裡也不例外。
人遇到意外事故,不論是生病、職業災害,或是車禍,總是特別脆弱;何況客居他鄉,舉目無親的外勞朋友!所以,往往當艾、尤夫婦一趕到醫院,外籍朋友們一聽到母語的關懷,當下很少不熱淚盈眶的。在細膩複雜的醫藥領域,牧師們成為醫護人員與外籍朋友們之間,必須而重要的橋樑。像一位外傭,原本以為是子宮的毛病,經翻譯協助看診,才知其實是膀胱的問題。而且,外籍朋友初到異地,語言不通,所有法令規章一概不知,住院時甚至不敢訂餐,寧可餓肚子。這時,師母們甚至煮了家鄉味帶到病房,牧師也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權益,如保險給付、在台廠方之責任等等。
一旦在嘉基接觸認識了這些外籍朋友,牧師們「愛」的功夫便開始大大發揮了。除了上述家鄉味的安慰-病房探視、職業災害的療傷復健,乃至於不幸病故的後事,牧師均一手包辦。曾經有一位泰勞阿倫不幸猝死,艾牧師連絡家人來台,並代為處理後事,在台舉辦追思禮拜。一般泰人很渺視客死異地而返鄉的故者,甚至視如死狗死貓般,但一位福音中心的泰籍姐妹陪伴阿倫的骨灰返鄉,還為他在泰國故鄉舉辦了隆重而感人的見證追思會。
另一位菲勞因為車禍而昏迷,尤牧師時常在加護病房對他說話,放家鄉方言的故事、民謠給他聽,幫助他清醒。轉到普通病房後,發現他記憶喪失,尤牧師又盡量和他對話,點點滴滴幫助他回復記憶。後來雖然該外勞與前來照料的父親不得不返菲,但都受感動而信主。
很少外籍朋友能抵擋這樣愛的攻勢而不繼續來到福音中心,認識耶穌,得著新生命。因著關心生病的外勞,牧者們的愛心成為口碑,門禁森嚴的工廠也十分歡迎與信任這嘉基的牧者進入工廠,以致可以接觸關懷更多外勞朋友。因著牧師們願意陪伴,原本該是令人愁苦的醫院之行,反而成為這群外籍朋友因禍得福,生命更新的契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