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的意外事件中,「病人跌倒」事件總在排名內,跌倒造成的傷害,輕者擦撞、瘀腫、撕裂傷,甚或身體功能與獨立活動能力喪失、心理傷害與社會功能損失,嚴重者更可能導致死亡,對於醫療成本也是一大支出,因此「跌倒之預防」是醫療照護中重要的一環。
雖然「跌倒預防」一再被強調,但至今多數人仍認為跌倒是無法預防的,因為多數人對於跌倒的認知不足與不重視,因此增加護理人員在進行相關預防跌倒措施指導時的困難度。
本院針對預防跌倒所執行的計畫,包含員工教育、病人與照顧者的指導、高危險群病人的篩選、跌倒預防的警示標記、環境安全的規劃、通報系統管理。
員工教育包含:新進員工的職前教育、在職人員教育包含護理人員與病患服務員。病人與照顧者的指導內容除了一般護理指導單張,本院亦針對特殊族群的需求將字體放大與增加圖片,搭配「跌倒預防」影片播放,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高危險群病人的篩選方式則設計有成人、精神科、婦產科、兒科等不同的評估工具,依其特性評估出需要特別照護的病人,若病人病情改變,則依需要改變評估時機,視情況與醫師討論調整照護需求,並將評估列入交班照護常規;護理人員除三班交班外,對於病人轉送至其他醫療單位進行檢查或治療時,亦有交班機制,維護病人安全。
跌倒預防的標示,除在病房走廊公佈欄張貼預防跌倒須知,高危險群病人的床頭亦設有警示牌,提醒照護者注意。多數病人在夜間跌倒的原因是不忍心叫醒照護者,因此對於高危險群的病人,會依需要提供警示鈴鐺,適時提醒照護者協助病人,避免跌倒。環境安全的規劃中,除了平面動線的安全,在相關輔具設計、叫人鈴系統檢測維護、走道扶手與地面止滑,對於特定用具,如:站立式磅秤增加扶手增加平穩度、輪椅加裝安全帶等,提升安全效能,甚至對於院內販售的拖鞋,亦特別著重防滑機制,讓病人在使用時更為安全。
通報系統針對病人發生的跌倒事件,了解跌倒案件發生的單位、時間、原因,適時介入改善措施或輔導單位進行改善,降低事件發生與傷害程度,藉由這些措施的推行,本院跌倒發生率在台灣醫療品質指標計畫(Taiwan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 TQIP),並未高於同儕單位,跌倒所造成的傷害率亦低於其他醫療機構,打破「跌倒是無法預防」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