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各項醫療作業中,「病人身份正確」是確保病人安全的首要步驟,正確的病人辨識可以杜絕所有的醫療程序中,因病人錯誤所衍生的不良事件。故為落實病人辨識,凡病人入院,包含門診就診、住院時、給藥前、檢驗(查)前、施行手術前等醫療作業,為確保病人安全,每一階段皆會有本院工作人員向病人或其家屬進行病人辨識。
為加強醫院內病人辨識作業,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簡稱JACHO)將改善病人辨識之準確性列為2005年提升病人安全之重要目標,我國衛生署同樣也將此項目列為醫院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之一。
依衛生署建議作法,所謂「病人辨識」是指醫護人員至少用兩種以上之方法辨識病人身份,辨識病人的項目如:病人姓名、病歷號碼、出生年月日、健保卡上的照片、電話號碼、住址等。故依循此原則,為確保病人安全,本院積極推動病人辨識作業,訂有相關作業規範及張貼病人辨識步驟海報及說明於醫療單位,供工作人員及病人參考。
本院病人辨識作法如下:
【急診及住院病人入院時】
護理人員經確實核對病人身份後,一律予以佩戴病人手圈,佩戴手圈前會請病人或家屬說出病人姓名及另一項手圈上資料(如:生日),提供醫療人員進行核對。病人或家屬不可自行移除手圈,若手圈字體模糊時,應主動請護理人員協助更換。
【門診病人就診時】
於病人入診間時、醫師看診前及看診後交予處方簽或檢查(驗)單時,醫護人員會主動請病人(或家屬)說出病人姓名,並核對病人健保卡資料是否符合。
【藥局領藥時】
藥師會主動請病人(或家屬)說出病人姓名,並請病人出示健保卡核對資料是否正確。
【檢驗、檢查時】
若為門診病人,醫事人員會主動請病人(或家屬)說出病人姓名,並核對健保卡上資料與檢驗、檢查單上之病人資訊是否符合;若為住院病人,除詢問姓名外,會核對手圈資料與檢驗、檢查單之資訊是否符合。
【手術前】
醫護人員會主動詢問病人姓名,並核對手圈資料及開刀部位註記是否正確。
【批價櫃臺】
工作人員會請病人或家屬提供健保卡,以核對與批價單上資訊是否符合。
除醫護人員主動辨識病人身份外,亦鼓勵病人及家屬可主動參與辨識動作。若醫護人員在執行任何醫療處置時,未確認病人身份、未做任何說明或辨識不正確時,病人或家屬應即時予以澄清及詢問,主動加入確認動作,透過層層把關,更可促進及確保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