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和阿公阿嬤畫畫已有三年的時間,每週一次的畫畫課都讓我期待著。每一次和長輩們打招呼,看到長輩們雖然身體有些不方便,但是卻都精神奕奕的前來參與活動,他們親切和善的看著我,我則用協調的同色系回報他們微笑的眼神,有如家人、朋友般的情感,讓我深感到幸福。懷抱著感恩的心也使我更有智慧及勇氣,圓融的處理每一件事情。
自己常常思索著可以教阿公阿嬤什麼?我從他們的繪畫中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強度及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都是他們最寶貴的資源,而我只是協助他們試著以圖像的方式來轉化,進而表達豐沛的生命力。
有時觀賞著阿公阿嬤的創作,阿公會靦腆的對我述說他畫了些什麼,甚至講述他年輕時的故事與生活經驗,藉由這樣的過程,更加豐富了整個創作過程。
作畫的過程有時夾雜很多情緒,看著長輩認真的表情讓我很感動,我深深感受到來自他們人生歷練中的深厚情感,遠不同於兒童的天真。透過圖像的解讀與想像,也建立起自己和長輩們的共同記憶。
在與長輩一同作畫的過程,長輩最大的挑戰就是「放不開」,常常會認為自己無法將作品完成,因此更需要耐心的帶長輩一同作畫,亦或是先示範給長輩看,漸漸地長輩會試著去模仿然後進入活動中。長輩和兒童作畫是完全不同的,在與長輩作畫的過程,建立他們的自信與鼓勵是相當重要的,透過正向回饋更能激發出長輩無限的可能。
根據活動理論,長輩的社交活動愈活躍,愈能適應老化及老年生活,長輩參與學習服務的程度愈高,其生活適應及滿意度愈好。人口老化是未來趨勢,妥善規劃老年安養,使自己在老年時期有尊嚴的生活、受到完善的照護,是每個人所希望的,而不是活得愈久、過得愈苦,您說是嗎?
當無常來臨,能留下什麼給子孫?如能以一幅畫作代表將生命經驗化為色彩盡力揮灑,即便是人生終點,也能讓子孫們看到生命每一個過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