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肺癆)─一個古老的疾病,它並沒有隨著醫學科技的發達而銷聲匿跡,近年來因為國際間人口移動頻繁,使得這個疾病在後SARS時期的台灣,反而更引人注意。結核病在過往被視為瘟疫,是種不治之症,然而隨著醫學的發達,它是可以被醫治且治癒的。
「防疫視同作戰」,作戰要分清敵我,這場戰役的敵軍是結核菌。結核菌的特性:分裂速度很慢,大約每20小時分裂一次,對外界抵抗力甚強,在陰暗處結核菌可生存2-3個月不死,其傳染途徑是帶菌的結核病患藉由吐痰、咳嗽或大笑時產生的飛沫排出結核菌,直徑小於5μ的飛沫經由呼吸道,到達正常的肺泡,造成感染,通常不會經由衣服或食器傳染。但感染不等於發病,結核病感染者只有10-20%會發病,其餘的人都平安無事的度過一生。
感染結核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咳嗽,特別是三週以上,初期無痰,接著開始有痰,所以建議「咳三週快驗痰!」至於其他症狀為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倦怠、夜間盜汗等,也可能都無症狀。結核病較易發生在抵抗力弱的人身上,像糖尿病患者、免疫不全患者、洗腎病人、營養不良、經常熬夜等人身上。
為防範結核病的傳染,2006年疾病管制局提出「與世界接軌、十年減半」的防疫政策,希望將結核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降低。因著結核菌無所不在,所以疾病管制局為保護大眾的健康,對於和結核病患者接觸頻繁,一日超過八小時以上的親友或家人,提供免費的胸部X光檢查,12歲以下的孩童更提供結核菌素測驗,並適時給予預防性藥物使用,降低孩童未來發病的機會。
話說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但服藥時間短則六個月,長則一年以上,加上服藥的不適,常常會讓人打退堂鼓。基於服藥這段時間需要有人支持與鼓勵,所以針對痰塗片或痰培養陽性的個案提供都治計畫(DOTs)的服務,希望關懷員藉由「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提供持續的關懷服務。因著世界地球村的觀念,希望成為國際好公民,疾病管制局要求痰塗片陽性個案不要長途飛行,待痰塗片檢查轉陰性後再搭乘大眾航空器,以保護其他乘客。
在這「十年減半」的計畫中,醫療院所也沒缺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現、通報與治療),一個新的職稱也因應而生─「結核病個管員」,個管員扮演病患、家屬、醫生、衛生單位之間多方的橋樑,有時不禁要戲稱自己是「超級特派員」。在擔任個管員的日子裡,心裡有過許多的衝擊與掙扎,曾覺得自己像是個擋人財路的劊子手而懊惱:當外籍勞工體檢,胸部X光異常時要進一步驗痰,在痰檢驗過程中的陽性反應,其結果未必是結核病(TB),也有可能是非結核分枝桿菌(NTM),但會因為我們的通知、回診用藥、通報而被遣返,想想他(她)們花了一筆錢來到台灣,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就被遣返,當最後培養結果是非結核分枝桿菌(NTM)時,心情常常會down到谷底,自忖做錯了嗎?
每個個案的狀況不同,在關懷過程中,心情常有如坐雲霄飛車般起伏很大。曾經致電關心個案時,個案往生了,頓時好生尷尬;也有和個案相談甚歡,甚至在結束治療時,贈以小卡片表達謝意的;也有被個案回以怒罵的。曾經為個案感到心痛:未發病前是家裡的一家之「煮」,發病後,悶著口罩、戴著手套幫家人煮飯,居然沒有人要吃她煮的飯,甚至怕家人被傳染,自己端著碗到一旁吃飯。
接觸結核病患的這些日子來,很想告訴大家:其實結核病沒那麼可怕,一旦被感染了,不是你的錯,你也是覺得莫名奇妙,只要跟醫師好好配合,是可以治療痊癒的。也想告訴患者的家人:一同進食是沒有關係的,沒有人把口水當飯吃,縱使吃了也是進到胃部,不是到肺部,只要環境通風,咳嗽、打噴嚏摀住口鼻就好了。
試問:為何我們不知道誰是患者的時候,可以稱兄道弟;知道誰是患者後,卻要將他視為瘟疫而排斥他呢?我們要對抗的是結核菌,而不是這個人呀!就因為我們態度的遽變,才會讓患者隱匿不說,如果存有愛心、關心及不變的態度,我們可以讓結核病的治療更溫馨,再不會有「趴趴走」的事件發生。
因不了解而害怕,因了解而生愛心。您想了解有關結核病的相關訊息嗎?可上疾病管制局的相關網站,或來電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05-2765041轉2119或2218,社區護理室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