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前,天安門廣場上一幕隻身擋坦克車隊的畫面,震撼了全世界,也成了六四事件的代表性照片,被登在時代雜誌封面,而下落成謎的那位青年也被譽為世紀偉人,儘管他僅僅是一個手無寸鐵、勢孤力單的人。
在舊約聖經中,當摩西千辛萬苦將以色列百姓帶離埃及地之後,曾發生可拉黨的叛變。耶和華在震怒中讓地裂開,吞吃且燒滅了那二百五十人。豈知眾百姓又繼起而反摩西。耶和華藉著瘟疫要滅絕百姓,一下子就死了一萬多人。摩西急忙要亞倫拿起香爐盛壇火為百姓贖罪。亞倫從命「站在活人和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舊約民數記16:48)
因著亞倫一個人的擺上,止住了群體性的毀滅─不要小看個人的影響力!
珍妮.麥斯威爾(Janine Maxwell)廿四歲就在加拿大創立歐尼斯行銷集團(Onyx Marketing Group)。在她四十歲之前,這個行銷集團已成為北美最著名的公司之一。這樣一位「喊水會結凍」的傑出女企業家,卻在前往非洲看到數以萬計孩童悲慘的生活之後,再也無法安於富裕舒適的生活,在眾人的錯愕下毅然結束企業,與丈夫全心投入Heart for Africa機構之服事。四年來,已經有超過四千五百名志工,透過此機構之安排,到非洲的馬拉威、肯亞及史瓦濟蘭,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珍妮也像是站在活人與死人之間,止住另種形式「瘟疫」的一個人。
無獨有偶,數年前,一位華裔醫師黃至成在醫學院畢業前一年,選擇休學去到玻利維亞服務兒童。他白天在一所孤兒院為孩子看病,晚上則親身進入宛如人間地獄的街童世界。街童們90%受過肉體虐待,90%以上吸食毒品;女街童有一半以上懷孕過,38%受過性侵…活在邊緣中的邊緣,生死有如螻蟻無人聞問。在心痛與震驚之下,他回到美國建立了「玻利維亞街童計畫」。如今更擴大為「Kaya國際兒童事工」,為街童預備可棲身的家,並醫治、重建、教育街童。美國醫學人文泰斗柯爾斯醫師(Dr. Robert Coles)讚譽其「堪與史懷哲醫師為非洲的貢獻相比」。黃至成是站在活人與死人之間,帶來生之盼望的另一個人。
更早,曾在約十年前被邀來台分享的比爾威爾森(Bill Wilson),他看似特立獨行,執意住在危機四伏的布魯克林社區,在垃圾、毒品、子彈、刀械、暴力、性侵的夾縫間搶救兒童。精心設計的街頭主日學叫好又叫座,成為全美最大的主日學校,將真理注入在沒有正常家庭與生活的孩童間。被感召加入的同工們與他一同出生入死,一週探訪兩萬兩千名以上兒童。所發展出的Metro Ministries觸角也延伸到泰國雛妓、菲律賓貧童、羅馬尼亞、南非等。因著他在布魯克林社區長期深入耕耘,原本沒人想入住的社區,竟然房價開始起死回生。他也曾是一名被母親丟棄在街頭的孩子,若不是當年一位基督徒將他帶回家,也沒有今日如火如荼的事工。一個人,就這麼一個人,不單單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改變了數以萬計孩子的命運。
需要就是一種呼召,當房子著火時,你只有一個選擇-去搶救!今天整個世界墮落沉倫的速度與燒著的房子幾乎無異,即便你自認再沒才華或能力,也能發揮一己之力,一次幫助一個人,一次救一個人,一百步與一千步一樣都是從一步開始。你不一定要像連加恩到布吉納法索才能發熱心,你的身邊就有許多有需要的人。
台灣整個醫療發展史少不了宣教士的足跡。西國宣教士不菲薄一個人的力量,一步一腳印,在台灣處處留下痕跡。其中如嘉基,過去有如一粒芥菜種,如今長成一棵大樹,許多人能來到樹下得蔭庇。恩典是愈分享愈湧流的,得著的前提是付出,嘉基深知箇中秘訣,也因此並不將營利視為唯一目標、最終目標,而是以分享恩典、散播主愛為職志。許多的服務單位因此應運而生,社區健康部更是其中一個具代表與規模的部門。
若說整個嘉基是一個以醫療為途徑,以傳遞主愛為目標的廣義宣教團隊,則社區健康部可視為深入社區,以醫療、照護、衛教、社福、社區營造等形式服事的奉差者,秉持宣教士的精神成為社區的守護天使。每個人不漠視一個人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不輕看一個人所可能帶來的改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產生主動非被動、積極非消極、預防非補救、全面非片面、溫暖非冷漠的果效,成為社區的祝福,帶來全人的健康。而其連結資源,整合社群的特質,也可以形成一個平台,讓眾人的愛心、智慧、財力、物力得以在此集結,發揮靈敏的觸角功能,散播至有需要的角落,讓嘉基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無牆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