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孩子的好幫手

發布日期
2009/04/17
點閱
175

嘉人有約─真情人物專訪-1
真情人物/早期療育中心主任 姚淑芬
採訪撰文/企劃室 杜泓毅

春日的午後,在造訪嘉義基督教醫院早期療育中心的同時,早療中心All-In-One行動專車正蓄勢待發,準備前往孩子家中服務。這是嘉人有約系列人物專訪的第一站,嘉人有約系列專訪,將為您掃瞄寫真在嘉義地區認真用愛寫生命的嘉基同工,他們或許都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然而他們堅持的愛與付出,讓我們再次體會到「愛」是生命中最美麗的詮釋,嘉人有約~與您初次見面。

回首十一個寒暑之前,在雲嘉地區「早期療育」仍然是個陌生的詞句,更遑論早期療育事工的推廣與服務。然而,愛我們的阿爸天父早就為我們預備了一切,祂為我們預備了─「孩子的好幫手」,也就是現任早期療育中心主任的姚淑芬。


求學啟蒙

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和大多數考大學選填志願後分發的學生一樣,一直到進入大學就讀,才開始對自己所唸的科系產生興趣,大學求學的過程中,因著必修學分心理學與社會學,勾起了淑芬對自己與他人的認識,也逐漸對社會工作關照的「人」以及「助人技巧」啟蒙,培養出濃厚的興趣。在大學時代的她更參加救國團張老師之培訓成為義務張老師,並利用課餘參與法院大專輔導員及各種志工團體,這個階段的歷練與學習,對於社會關懷的實務工作參與也培養出濃得化不開的感情。

在研究所深造時,她的生命被指導教授陳宇嘉老師所深深撼動,也為未來投身嘉義地區早期療育事工種下一顆種子,回憶起陳宇嘉老師在社工學界及實務界的專業,以及他熱忱務實協助莘莘學子的身教,更是許多社會工作者的重要啟蒙老師。


助人之美

在社會工作的倫理規範中,社工人員是不能與曾經服務的個案有私下情誼的連絡,有一天一位曾經接受淑芬服務的個案,因為遍尋不著當時已經從原服務單位離職到別處工作的淑芬,特別投稿報紙副刊表達對她的感謝,並輾轉透過原機構同事請她一定要看這篇文章,讓當時初入社工界工作的她非常感動!「社工」一個不求回報的專業助人工作者,當他們知道自己所服務過的個案可以迎接更加美好的人生,是助人過程中最美麗的反饋與激勵。


夢裡尋她千百度

「姚家有女初長成」,在經過浪漫的愛情長跑後,淑芬嫁到嘉義縣民雄鄉,這個時候的她短暫地離開社工界;這個時候,恩師陳宇嘉老師的即時出現,又再次地將她帶回社工這個大家庭。

當時嘉義基督教醫院在原有早期療育服務模式的雛型下,正準備將原有的聯合評估與早期療育事工更加深耕社區化,並與早期療育事工中的關鍵點─家長有更多的互動。88年11月淑芬在恩師陳宇嘉老師的引薦介紹、與嘉基院長特助林茂安的熱情邀請下,來到嘉基服事,經過蓽路藍縷的籌備期,嘉義基督教醫院通報轉介中心於89年陸續接受嘉義縣市政府委託掛牌成立。


當天使走過身邊─應徵社工,來了一位特教老師…

什麼是最深的感謝?在早期療育開辦之初,上帝差派祂的天使─秀靜老師從台北而來,秀靜老師原任教於台北市南海國民小學實驗特教班,投入早療有長達九年的專業經驗,因為即將論及婚嫁,在嫁到美國之前,秀靜老師計劃返鄉半年陪伴她的父母親,在返鄉後看到嘉基早療中心在報紙上應徵社工的訊息,秀靜老師認為自己可以將在台北的經驗傳承給嘉基早療中心,就這樣89年開始推動到宅與時段服務,經過秀靜老師三個月的努力,為早期療育到宅服務、時段服務以及人才培訓、專業書籍的建置奠定良好的服務模式。


看見家長的需要─晨光智能發展中心的成立

在推動早期療育服務事工之後,發現孩子們的教育安置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因為一般的幼托園所並沒有能力來安置發展遲緩的孩子,訪談到此,淑芬不禁感性地想起一位為孩子心力交瘁的媽媽。

這位家長本來是一位洋溢笑容的職業婦女,當孩子被診斷為發展遲緩兒童的當下,媽媽在診間外痛哭崩潰,愛子心切的媽媽為了照顧孩子辭掉了幼稚園老師的工作,媽媽努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學習了許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歷經歲月的洗禮後,只見媽媽衣帶漸寬且愁眉不展,媽媽心中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如果有人幫她分擔一天二十四小時中照顧孩子的八小時就夠了,這個願望同樣也是許許多多家長的願望,這些孩子與家長的需要已被看見,但沒有足夠的教育安置資源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家庭經濟的無助讓他們身陷絕望,看著心肝寶貝一天一天地成長,孩子、家長悲傷且憔悴的吶喊,又有誰聽到?

看見孩子們的需要,於92年9月成立「晨光智能發展中心」─一座用愛打造希望的城堡成立了,當我們裝備了信心與專業,母雞帶著小雞,一群孩子、一群老師在醫院的協助下,臨時借用醫院員工宿舍當作訓練場所,晨光成立之後,老師們也一直秉持著快樂、專業、溫馨、和諧、負責的原則,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用愛來灌溉他們,幫助他們成長、茁壯,使他們更有勇氣邁向人生另一個階段。


細數主恩‧一路看顧

陪伴孩子成長的歲月一轉眼十一個寒暑,淑芬最最感謝愛她的先生與婆婆的支持,社會工作的特性之一就是工作時數長且機動狀況多,每一次只要事工上有需要,先生與婆婆總是會馬上幫補起接送小孩上下學以及料理家務的工作,這讓忙碌的她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工作。

因為看見孩子與家長的需要,在服務的過程中,早期療育社工或老師必須深入偏遠地區,每一次兢兢業業地的任務當中,淑芬總會擔心害怕工作人員的安全,而在禱告中感受到上帝的支持與引導,每一次需要更多的資源來幫助孩子時,耶穌基督也透過祂所差派的天使親自預備供應,賜下夠用的恩典,看盡人生百態的她,更加地倚靠上帝的保守與看顧。

雖然在早期療育的事工上十分地忙碌,她目前也透過教學,提攜後進並將自身經驗與更多想學習社工專業的莘莘學子分享,「教學相長」─是自我充電的好機會,也是避免社工專業耗竭的秘訣之一。在早期療育中心,她所扮演的不但是一位好主管,也是同工們的好姊妹,更是耶穌基督差派給嘉義地區早期療育事工「孩子的好幫手」。

Next Time 快速掃描
》下一期嘉人有約─真情人物專訪 我們將為您訪問一位「幸福值日生」,也就是嘉義縣居家服務中心林月娥主任,謝謝您與我們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