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名叫蔡傑,兩歲半被診斷出自閉症,他是家中唯一的獨子,為了孩子的將來,我辭去工作,專心治療及研究自閉症,當然,也是為了我們夫婦未來的生活品質。
我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父親,我想要做的事,沒有人可以做得比我好,過去我為孩子設計的訓練項目,多到數不清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孩子確實也進步許多,現在孩子已經六歲多了,每天我和蔡傑一起做的活動有很多,都會有變化,這半年來,唯一不變的活動是念故事,每天都至少會花1~2小時的時間來進行。
萬事起頭難,剛開始訓練的過程,總是不順利。當孩子哭鬧不止時,我總會陪他耗下去,偶爾妻子會看不下去,由妻子來接手,孩子就比較不會哭鬧。蔡傑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語言越來越多,別人聽懂他的話,似乎也有增加。
因為我的經驗比較多,知道怎麼教蔡傑,他才能吸收進去,否則都是浪費時間,沒有意義,所以有一段時間,我和妻子多少也會有爭執,也是這個原因,後來妻子漸漸習慣用我的方式來教蔡傑,孩子也漸漸進入狀況。
當妻子不在家時,我可以很順利完成教蔡傑念故事,但是只要妻子在,孩子一定會哭,因為他有選擇的機會,一定不會放過媽媽。
有一天,妻子放假,我想讓妻子睡晚一點,盡量不要讓孩子吵到她,早上陪他練習數學、注音符號、球類遊戲,後來我想陪他念故事,他一聽到「念故事」,情緒就上來了,立刻流眼淚,我跟他說:「媽媽太累了,讓媽媽休息,爸爸陪你念,也可以」,他馬上回我:「跟爸爸念,就哭了」、「會哭哭、會不高興了」、「不高興,就哭了」…他的音量逐漸大了起來,於是,我選擇其他活動,讓他不要吵到妻子。
後來,妻子起床後,陪蔡傑念完故事,我又過去跟蔡傑說:「是不是會念了?」他說:「是」,我說:「等ㄧ下再念一次給爸爸聽,好不好?」他情緒又上來了「念一次,就哭了」,妻子在旁,也著跟蔡傑說:「等一下再念給爸爸聽,好不好?」蔡傑依然堅持:「會不高興了、會哭哭、會害怕」。
我對孩子的方式,並不會大吼大叫,是屬於柔性的堅持,雖然是柔性的堅持,也常常讓孩子受不了,只要孩子讓我生氣起來,我就是耗到底了,不會有第二條路,誰來替孩子說話,都一樣。
這樣有好也有壞,好處是─可以看見孩子的進步;壞處就是─過去的傷痕會一直累積,很難修復,我還必須花很多時間下去重新經營親子間的感情。
教育的方式,有時真的很難取捨,要教孩子,但是孩子總是不願意配合,如果放任他,他又只會發呆,不然就自我刺激,時間就一分一秒流逝。
我就是不太能忍受孩子一直維持現狀、不進步,所以訓練方式會比較積極,孩子也會進步,成效是可以看出來的。
相反的,站在孩子的立場,他的壓力會比一般孩子大很多,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孩子真的很可憐,要接受我一大堆的訓練,喘息的空間都沒有。最近,開始有一些聲音進來:
「讓孩子輕鬆一點」
「不要把孩子逼的太緊」
這也是我該學習的─「放下」
我常常不自覺做到走火入魔,「再差一點點就會了」、「再一點點」、「再一點點」…,其實我也知道超過孩子的負荷了,但我還不死心,「再一點點」、「再一點點」…
或許是無法放下男人的自尊心,或許是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樣樣比人差,我一直不放過我自己,一直教、一直教…
我過去的文章裡,總是不斷提到:
「我不甘心!」
「我真的很不甘心!」
下午,依照往例,陪孩子出門騎腳踏車,看到孩子天真、快樂的笑容,心中突然出現一個聲音:
「饒過孩子吧!」
「饒了孩子,也等於是饒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