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最近成了最流行的休閒運動,提醒民眾在騎單車時更要注意姿勢與適合自己的車體規格,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騎單車已成為普及又環保的運動,騎車時會牽動腿部的肌肉,但是不少單車騎士因為雙手緊握住手把,又騎在高度不適合自己身長的單車上,結果開開心心騎完車,卻換來全身痠痛,其實自行車運動所造成的痠痛是可以避免的。
嘉基骨科遲維新醫師表示,若騎單車者抱怨膝關節疼痛,是因為整體肌肉強度的問題,原因包括騎乘姿勢不正確,坐墊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肌肉的運作。腿部的肌肉則以股二頭肌與股四頭肌為主要肌肉,股二頭肌的分佈由坐骨的臀部開始沿著大腿後方一直到小腿的腓腹肌;股四頭肌則是由大腿前側一直到小腿的脛骨,所以膝蓋部位的運動傷害主要是以這兩大肌肉群在膝關節部位所發生的問題為主。人體的體重是靠肌肉跟骨骼來支撐,腿部肌肉較弱的人,或是腿部脂肪過多的人,發生膝關節運動傷害的機率也比較高。肌肉越強壯,骨骼的負擔就越小,同時減輕膝關節的問題,所以騎單車也要從短程慢慢漸近增加里程數,來訓練肌肉強壯。
遲維新醫師指出,騎車時手腕抓住把手的動作,若長期用力會對手及手腕造成重覆性的壓迫,騎車時別死壓著手肘,讓脊椎硬梆梆地支撐上半身的重量,避免日後造成腕隧道症候群。騎高度不適合的自行車,會讓騎乘者不自覺的聳肩,長期會造成肩頸痠痛,所以選擇一輛適合自己體位的腳踏車是必要的。遲醫師更叮嚀,騎車時遇到坑洞或減震條等不平的路面,可以把屁股稍微提高,不要讓震動直接由脊椎承受,才能保護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