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我的皮膚也會換季

發布日期
2008/08/20
點閱
223

季節更迭,尤其台灣的氣候又溼又熱,在戶外時皮膚很容易因為出汗造成汗垢堆積,再進到空調或冷氣房裡時,則因為立即收縮,導致毛孔皮脂阻塞,形成種種皮膚問題。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又濕又熱的氣候或不當的飲食都會導致溼熱蘊肺,皮膚便容易出現狀況。因此,有皮膚問題困擾時應避免食用油炸、辛辣之品,如炸雞、冰淇淋、巧克力等等。夏季的芒果、荔枝、龍眼等因屬熱性食物,甜度又高,容易導致皮膚的發炎紅腫持久不癒。茄子、南瓜、竹筍等發性食物,則會造成毛囊發炎充血紅腫情況更嚴重,應避免食用。少吃甜食,或濃茶、濃酒、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排便通暢,避免熬夜。

另外要切記洗臉或洗澡時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太冷會造成血管收縮、油脂不易清洗,太熱會造成皮膚過度乾燥、發癢及鬆弛。換季時,除非臉部皮脂旺盛,一般只需早晚各洗一次臉即可,也千萬不可用力搓洗。

常見的青春痘問題,就中醫的觀點來看,稱為「肺風粉刺」,中醫臟腑歸類中的肺或腸胃失調都會出現皮膚症狀,而如果發病的部位有特定性,依據部位,也可做為臨床治療上的辨證論治參考。

許多長青春痘的病人常以為自己火氣大,猛吃黃連、蘆薈等試圖改善,但是青春痘形成的原因很多,應該依據體質來決定治療方向,除了清熱解毒的藥方可調整排便、降火氣外,有月經異常或血液循環障礙的病人,還是應從體質調理的根本,服用涼血袪瘀的藥方才會有幫助。

脂漏性皮膚炎也是常見的皮膚問題,也就是在皮膚分泌過多油脂之處,如頭皮、鼻翼兩側、眉毛、耳朵及胸前等部位,出現紅疹、脫屑、發癢現象,或出現發黃、油膩的皮屑。中醫治療脂漏性皮膚炎,可用荊芥、桑白皮驅風除熱,或是常飲薄荷茶,也有預防皮膚發癢的保健功效。另外還可以使用白芷、薏仁、甘草、冰片、珍珠粉、黃芩、白芨等中藥外敷問題肌膚或是頭皮,達到內外皆治的效果。

穴道治療也是有效的輔助方式,如太陽經的曲池穴、三陰交穴、血海穴、太衝穴等,可以幫助皮膚代謝,經由穴位按摩或是穴位針灸,加強改善皮膚狀況。

皮膚問題多樣化,當皮膚問題造成困擾,不妨藉由中醫藥的方式,內服中藥,或併用外用的方式,都能有效改善問題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