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已知被分類的腸病毒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近年來又發現多種型別,依據基因分析結果將之重新歸類,分為人類腸病毒A、B、C、D型(其中腸病毒71型被歸類於人類腸病毒A型)。
所有腸病毒中以71型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感染腸病毒71型後,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1. 發燒時間較長,常超過三天,體溫可超過39℃。
2. 幾乎都有手足口症狀,在手部、足部、口腔後方、膝蓋、臀部等部位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水泡)。
3.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全身性肢體抽動)、意識不清等。
腸病毒傳染途徑
腸病毒可經由糞、口傳染,或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及皮膚上潰瘍的水泡等途徑傳染。病毒常因青少年(學童)或成人自外面帶回,經由接觸或飛沫方式感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也常是幼童間傳染的媒介,因為死角多,提供病毒藏身的機會,容易在幼童把玩咬弄之間,經由口鼻而感染。
如何預防腸病毒
由於目前腸病毒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又可經口、飛沫、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染,控制不易,但是不論哪一型腸病毒,都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大大降低感染的機會…
1.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注意環境衛生及居家環境良好通風。
3. 儘量避免出入擁擠之公共場所,或與疑似病患接觸。
4. 均衡營養、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餵食母乳也可提高嬰兒抵抗力。
5. 幼童(尤其3歲以下幼兒)感染腸病毒後,有較高比率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童。兒童玩具應常清洗、消毒。
6. 若幼童經醫師診斷疑似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