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嘉基與我

發布日期
2008/05/20
點閱
444

時光似箭,往事卻歷歷在目,彷彿昨日一般。

 

廿五年前因前院長陳博憲醫師的邀約,我回到暌違十四年的故鄉─嘉義。第一次站在嘉基大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有圍牆、灰白色的二層樓建築,斑駁中透著詳和的氣氛。前庭有一個小圓環,圓環中豎立著一棵挺拔的榕樹,進入建築物後,是一間半開放式可容納50人的小禮拜堂,正面的牆壁上有一幅耶穌的抽象畫。從禮拜堂往右邊走可通往各科的診間,診間沒有冷氣設備,醫師看病大部分是吹電風扇;往左邊走則通往病房,婦產科病房坐落在二樓,開刀房和外科病房則在一樓。當時的婦科手術很少、剖腹產也少,每個月生產數約10~20個左右,只有一位婦產科主任獨撐大局。

 

建築物本體後方有一座網球場,一間有大庭院的歐式平房,是院長宿舍,一間傅教士的宿舍、一間醫師宿舍,加上一大片竹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意境。醫院後面外圍就是縱貫鐵路,轟隆轟隆的火車來來往往,倒也平添了幾許熱鬧。正值年輕力壯、剛結束在馬偕醫院住院醫師及總住院醫師訓練的我,還是愛上了嘉基,加入了嘉基的陣容。那時全院員工約一百人左右,醫師只有十來個,每個員工幾乎都互相熟悉、認識,感情也很融洽,雖然薪水不多,倒也怡然自得。

 

當時在嘉義地區,很多親戚朋友都到市區的醫院生產。隨著時間的過去,嘉基漸漸嶄露頭角,婦產科的生產數和剖腹產數也提高了。但是產房在二樓,開刀房在一樓,緊急剖腹產時需用擔架抬著產婦下樓,手術後再把病人抬上二樓的病房。如此麻煩的問題在蓋了C棟大樓之後才獲得解決,但蓋大樓對當時的嘉基來說是龐大的負擔,甚至大樓已蓋好,卻沒經費付電梯錢。當時的院長陳博憲醫師便決定向員工募款,還好大家同心協力,慷慨解囊,熱心贊助,讓C棟大樓圓滿完工。如今C棟大樓已是嘉基最古老的建築,隨著病人數目的增加,忠孝路的拓寬,B棟、A棟、D棟、門診大樓陸續完成,員工數也越來越多。門診區人來人往,掛號處常是門庭若市,分科精細,各科都有傑出的醫師在為病人服務。

 

目前婦產科有八位主治醫師,分別專長於人工生殖、婦癌、高危險妊娠、婦女泌尿等領域。生產數也維持在每月200名左右,最近更引進中央胎心音監視系統、立體超音波等儀器,近廿十年來生產數在雲嘉地區持續居於領先地位,今後仍會持續維持。

 

這些變化是歷屆院長帶領同工努力的成果,也是當初創辦的戴德森院長沒有預料到的。雖然嘉基成長快速,但並沒有忘了戴院長創辦醫院的精神─關懷弱勢、宣揚福音及至國內外落後地區義診。在慶祝嘉基創院五十週年的同時,我很榮幸參與了她的成長、茁壯,也看到上帝賜福滿滿在這家醫院。身為嘉基人,我心中充滿了感恩。祝福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