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基刊物

嘉基刊物CHIA-YI CHRISTIAN HOSPITAL

首頁
嘉基刊物

戴司榮寶師母保持健康的秘訣

發布日期
2008/02/20
點閱
191

去年春暖花開的4月,嘉基的創院院長夫人─戴司榮寶師母(Joyce Ditmanson Cotterill)與夫婿Joseph Cotterill回到我們當中,與我們一同歡慶創院49週年,同時拜訪了許多老朋友。

台灣是她的第二故鄉,戴醫師夫婦貢獻生命中最精華的25年給台灣人,許多美好的回憶都發生在這裡,見證當時的影像紀錄,師母說,還有上千張幻燈片,躺在他們美國亞利桑那州家中的衣櫃裡,歡迎我們去挖寶,為了找尋醫院史料,保存過去的點點滴滴,更因著製作今年院慶50週年特刊的緣故,企劃室與傳播室各派一名代表,在感恩節與聖誕節的中間,拖著V8與幻燈片掃描器,前往戴師母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家中翻拍照片、建立檔案,也送上來自嘉基暖暖的關懷與問候。

在台灣,一般人對於八十歲長輩的刻版印象多半是:早睡早起、疾病纏身、足不出戶、等候子女來探望,較為負面、無創造力的形象,但是經由這次與戴師母相處的十多天當中發現,在師母心中存著積極的盼望、夢想與期待,腦袋中常有一長串的計劃,雖屆高齡,但仍充滿活力,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做不完的決定,師母總是精力充沛地面對每一天,樂觀積極的活在當下,師母抗老的秘訣是

 

  • 交朋友開眼界

師母雖是長者,但是這位老人家的朋友不單是和她同年紀的族群,她的朋友來自青少年、青年、中年等年齡層,更塑造出多樣的話題,生活充滿新意;每週六固定與社區的朋友相約在墨西哥餐廳共進早午餐,談現況、話家常、聊趣事,分享生活的新近況,關懷彼此,絕不是重覆播放「想當年」的老唱片!

 

  • 愛相隨心喜悅

在人生旅途中,老來有談得來的伴侶是幸福也是蒙福的恩典,上了年紀也需要愛情的滋潤,這份甜蜜更是師母夫婦每日相互扶持的生活動力。生活中從每日三餐、看診的陪伴等小處,相互照應、互為手腳,師母膝蓋不好、腳程慢,Joe成為柺杖一路相伴;Joe的眼力微弱,師母便成為Joe的明亮雙眼,開路引導、溫馨接送。

 

  • 常動腦創新事

在安養的人生階段,很少還會有人想要重新改裝屋內的設計,並且是由四位平均80歲的長者自己來包辦(這時候老伴與朋友通通給予一臂之力!),從最早的構想、互相腦力激盪勾勒藍圖、實際付諸行動、購買材料、挑選瓷磚花色、拉水電線路、混水泥砌牆、舖磁磚、安裝馬桶、粉刷室內,不到兩個月的功夫完成整個工程,很難想像這些粗活是由一群「老工人」發揮團隊精神完成的,雖中途遇到困難、天候狀況不佳,還是按照計劃前進,不畏艱難實現夢想。

 

四、培養生活興趣

師母愛花、愛狗、愛做飯,按著自己體力許可的範圍,從事各項休閒活動,譬如在後花園的空間種花草,什麼季節種那種花,每一株、每個顏色都有不同的故事,也可成為與朋友間,在師母的玫瑰花園裡喝下午茶時的主要話題;另外,Joe最喜歡用快門紀錄生活,並樂於與朋友敘述故事、分享所見所聞,也是很好的興趣。

 

五、注重身心靈健康

        今年還要再回台灣參加嘉基創院50週年院慶,是戴師母保持健康的動力之一,平常仍自己開車購物,有時刻意選擇不停靠在鄰近店家大門的殘障車位,反倒願意多走幾步路進賣場,堅持要活就要動的原則,因為她還要回來探視在台灣親愛的家人們!建立希望也是擁有健康的因素之一。Joe年經的時候常帶領童子軍健行,現在雖然已經九十歲了,每日仍在社區附近散步、順便幫朋友蹓狗,規律的運動絕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除此之外,每週日上教堂,擁有信仰支持,同時透過團體互動,提昇社會參與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概念。

 

看到師母時刻活在當下,並珍惜每分每秒與自己獨處或與他人互動的時刻,鼓舞著我們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維護身體的健康,培養興趣、學習正面的人生觀,並及早作好生涯規劃,絕不是等到銀髮階段才來煩惱如何老去,健康是一輩子的事,活到老,也要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