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傷口因為不同於一般疾病的傷口,病患出院後並不表示已經痊癒,燒燙傷病患需繼續以耐心和細心來照顧逐漸癒合的傷口,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出院後的傷口照顧才是最大的壓力,病患時常感到不知所措,在此針對燒燙傷病患出院後常見的問題及照護介紹如下:
一、傷口的護理
未癒合傷口請保持敷料外觀乾燥、清潔,以擦澡的方式來清洗身體及其他部位,避免傷口敷料處碰濕而感染。出院後,依護理人員教導的換藥方式、時間及次數執行換藥,且須注意觀察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異常分泌物流出及異味的情形,若有,則需立即返院請醫師檢查。以人工敷料覆蓋傷口者,需按時返院追蹤並由醫師協助更換,切忌自行拆除或更換其他藥物。
二、已癒合傷口的皮膚清潔
每日至少以中性肥皂或沐浴乳清潔一次(例如:象牙肥皂、稀釋的依必朗、巴斯克林、沙威隆等),水溫切勿太高,否則易使皮膚發癢、也易受傷,清洗後可用乾淨、柔軟且吸水性佳的毛巾拭乾,抹上微薄潤膚劑(凡士林、嬰兒油等)可保持滋潤,每日可塗抹潤膚劑數次,以避免乾燥為原則。
三、已癒合傷口的皮膚保護
1、選擇穿棉織品或容易吸汗的布料,避免衣物布料粗糙而摩擦皮膚。
2、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受傷處循環不好、抵抗力低,所以容易因抓傷、摩擦、皮膚不潔而產生水泡或潰瘍。
3、因受傷皮膚已無皮脂腺,所以皮膚會乾、裂、癢,可使用嬰兒油、凡士林、綿羊油等溫和潤膚劑(勿含有薄荷成份)來保護皮膚。
4、潤膚劑只適合塗抹在已癒合的皮膚、植皮過、自然癒合的皮膚,或取皮處上。不可直接在未癒合傷口上塗抹潤膚劑。
5、受傷皮膚的顏色,一般要六個月以上才能慢慢消退,因此半年至一年內要儘量避免照射太陽,以防止皮膚變黑,出門前可戴遮陽帽、撐傘、塗抹防曬乳液或穿長袖衣褲遮陽。
6、傷口癒合最初6個月內常有水泡產生,應小心勿弄破,小水泡可用紗布覆蓋保護,大水泡則需返院由醫師處理。若不慎弄破,可用優碘藥水消毒;但若出現紅、腫、熱、痛時,應到醫院由醫師處理,以避免發生感染。
四、傷口癢的處理
因癒合過程及新皮膚油脂分泌功能不健全,而產生癢的感覺,相關的處理方式如下:
1、夏天儘量待在冷氣房內或通風處,以免流汗導致身體黏熱。
2、注意皮膚是否乾燥,可適時塗抹潤膚劑。
3、皮膚發癢時,可用冷水清洗或用手輕拍癢處,也可使用冰袋或塑膠袋裝冰塊並用毛巾包住,置於發癢部位,以減輕不適的感覺。
4、小朋友皮膚癢時較易去抓,爲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應將小朋友的指甲修剪成弧形,約一至二週修剪一次。
5、小孩皮膚癢時,可轉移其注意力,例如:玩玩具、遊戲、看電視等,以協助小孩忘記傷口癢的感覺。
五、疤痕按摩
燒燙傷為深二度或傷口癒合超過14天者,易造成疤痕的增生和攣縮,經常按摩則可促使疤痕柔軟、平坦。
1、 按摩時機:已癒合傷口、植皮手術後二至三星期。
2、 按摩方式:用手掌根部或大拇指壓在皮膚上原點按摩,不可用摩擦的方式,以免皮膚表皮受傷或脫皮。
3、疤痕可用3M透氣膠24小時緊貼,但需每天換新並經常按摩,以達壓迫效果。
六、彈性衣
1、穿著時機:深二度以上傷口或傷口14天以上癒合者,在傷口接近癒合或面積剩下零星小傷口時,可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開始穿著,愈早穿對疤痕的抑制及穩定性愈好。
2、穿著時間:除洗澡、清潔或塗抹潤膚液外,其他時間皆需穿著,一天約穿22~23小時,每次脫掉時間不可超過30~60分鐘。
3、穿著截止時間:直到疤痕成熟為止,平均約1.5~2年,疤痕呈現的紅色外觀消失,變得柔軟及平整,由醫師指示才可停止。
4、穿著彈性衣注意事項:
穿彈性衣應先穿棉織布保護皮膚;穿彈性衣時每天應3~5次的皮膚清潔滋潤;穿彈性衣初期有水泡形成是正常現象;穿彈性衣時應避免劇烈運動,以防關節皮膚摩擦破皮;
彈性衣訂製兩套以便換洗,需用手洗後自然陰乾,勿丟入洗衣機或吊乾,易造成彈性疲乏。若彈性衣鬆弛可捏起一橫指,或穿著後末梢腫脹、發紺情形,則需請教醫師或專門人員修改後再穿。
七、復健
依住院期間復健師或護理人員教導的部位、方式繼續執行,每日至少2~4回,每回以不超過30分鐘為原則,每個關節15~20次,每次持續15~20秒。記得凡事不要「幫他做」,而是要「協助並陪伴他做」,才能逐漸地讓病患恢復原有的自主能力。
燒燙傷是意外事件,也是一種危機事件,出院後的照護若能有效的執行,將能減輕病患身體不適,更可以避免造成各種後遺症和生活上的困擾。
參考資料:
于博苪(2007),燒傷,羅淑芬編著,最新傷口護理學(一版,309-312頁)台北:華杏。
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無日期),出院後的照顧,燒燙傷手冊(35-37頁),台北。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無日期),燒傷出院後照顧,陽光燒燙傷顏損患者服務手冊(21-24頁),台北。